手机版
1 1 1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0  最困难的日子里

1941年到1942年,是边区最困难的日子。著名电影演员田华,当时是抗敌剧社儿童演出队的小演员,她回忆说,大年初一,她和汪洋、刘佳等人一商量,说,走!给聂司令员拜年去!他们一溜烟跑去了,司令员见小演员们来拜年,像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高兴地笑了。他兴致勃勃地坐在一张板凳上看小演员们跳舞,他们那天跳的是《霸王鞭》,跳得特别卖力,司令员连连鼓掌,说:“跳得好,跳得好!”跳完了,不知是谁冒出一句:“司令员,我们还没吃早饭哩。”实际上他们是来司令员这儿混点好吃的,因为当时太苦了,他们馋坏了。司令员二话没说,吩咐炊事员给他们煮饺子。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他们一拥而上,夹饺子,剥蒜,蘸醋吃,唯独桌上一小碗黑色的汤水没人动。司令员就说:“吃吧,这是酱油,好吃的很!”大伙拿筷子蘸了点,就像小猫似的先用舌头舔了舔,哎呀,又鲜又香!

田华写道:“那时我13岁。那是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吃酱油。于是,‘哗’一下,全吃光了。司令员就在那儿瞪着眼睛看着我们吃,也不说话。看着看着,他眼里就亮晶晶的。后来,他给我们说:当时看着你们这帮小孩,心里特别难过。为什么哪?战争啊,战争是残酷的呀!按理说,你们十二三岁,都应该在父母跟前撒娇哩!可是,你们却成了抗日战争的一个文艺战士,一个小战士……”

田华说:“我一直忘不掉1941年大年初一我们吃饺子时,司令员的眼泪。”

田华当时可能想不到,见到人家的孩子,我的父亲也许就想到了他的女儿。他的女儿不知在什么地方受罪哪!甚至他可能想到,他的女儿已经失踪了,或者是不在人间了,永远无法见到了。

这些想法一定会让他时常心如刀绞。

1941年,我11岁,正在上海嘉定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这是后话。

大约是1982年,田华来到我家,说要到阜平县拍摄电影故事片《柯棣华大夫》的外景。父亲嘱托她,一定给乡亲们问个好。半个多月后,田华又来到我家,对父亲说:“老帅啊,老区的人民还是那么好,老区的人民还是那么穷。”她拿出一个菜团子,告诉父亲,阜平的人民现在还有人吃这个。父亲猛地一愣,接过菜团子,久久地凝视着它,半天没吭声,表情沉重。许久,他才喃喃地说:“我对不起阜平的人民啊……”

那几天,我发现,父亲的心情一直不好。他还能说什么呢?

1942年春,北岳区大旱,加上日军的封锁,边区闹饥荒,到处缺粮。当时父亲率军区司令部驻在平山县的寨北村。父亲亲眼看到,许多群众被迫捋树叶、剥树皮度日,有些部队也采摘树叶补充伙食。父亲指示军区政治部,立即发出训令,要求部队不要在村庄附近采摘已经被群众当作主食的杨树叶和榆树叶,也不要在村庄附近挖野菜,宁可饿肚子,也不能与民争食。消息传出后,广大群众深受感动,纷纷找到军区,找到父亲,要求收回这个训令。

60年后,我来到这里寻访父亲战斗的足迹,乡亲们仍然念念不忘父亲当年发出的这个训令。他们说,聂司令心里想着大伙,宁可让部队饿肚子,也不与民争食。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聂司令是有菩萨心肠的人!”

望着乡亲们那一张张朴实的脸,我忍不住眼睛湿润了。就是这样的人民,你对他好一点,他能记你一辈子。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9:46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