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一直关心着悬在敌后的父亲和他的3000人马。毛泽东当然清楚,如果这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创建得顺利,那么,就会极大地增强八路军在别处创建根据地的信心,这就可以使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成为现实。共产党靠什么?靠人民,当年在苏区,凡是根据地建设搞得好的时候,部队就能大发展,如今也应该是一样的。所以,在晋察冀军区正式宣告成立的第二天,毛泽东就给父亲发来电报,电报中说:“阎蒋无力再过分干涉八路军之地方工作,故八路军将成为山西游击战争之主体。应该在统一战线之原则下,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征集给养,收编散兵……

不靠国民党发饷,而靠自己筹集供给之。”

父亲后来说:“正是毛主席对晋察冀的关心和厚爱,使同志们的信心越来越足。”

日军兵力不足,确实是他的大患。由于日军正集中兵力长驱直进,后方相当空虚,加上五台县不是交通要道,所以日本人一直没来。父亲他们便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刀阔斧地开创根据地。

五台县,应该说是晋察冀根据地最早的中心。军区成立后,部队没地方住,只好住在五台山的寺庙里。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那里有三百多座庙宇,这些庙宇,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和尚庙叫作青庙,喇嘛庙叫作黄庙,当时山上共有汉、蒙、藏、满各族僧人1700多人。

父亲回忆说:“对于这些和尚和喇嘛,我们很尊重他们,同他们相处得也很融洽。”

父亲一直记得他第一次上五台山的情景。五台山佛教僧会会长、大法师然秀,得知聂司令要来看望出家人,特地组织了寺庙乐队欢迎。12个僧人披着袈裟,分列两行,钹箫笙笛齐鸣,皮鼓小锣轻敲,声音幽雅动人,使人犹如坠入仙境。父亲高兴地说:“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山乡,在这四面被敌人包围的境地,还能听到如此幽雅的音乐。”

父亲亲临寺庙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和抗日救国纲领,加上八路军进驻寺庙后,非常爱护文物古迹,对僧侣们态度十分友好,众僧看在眼里,深受感动。僧侣也是中国人,也痛恨日本人,大法师然秀代表五台山僧众表示:“出家人慈悲为怀。吾等出家不出国,保不住国家,佛教、寺庙何存!抗日救亡,僧众有责!”

这话说得太好了。父亲也深为感动。自此以后,五台山寺庙成立了由青年僧人组成的抗日自卫队。

连五台山的和尚喇嘛都发动起来抗日,一时传为佳话。

抗日的火,在五台点起来了。但是父亲总觉得,把军区指挥机关设在五台,位置也不适中,应该往东靠一靠。他决定到河北的阜平去,那里的位置更好,更靠近平汉路。平汉路两侧人口稠密,有利于发动群众,扩大武装,也有利于将来向富裕的冀东发展。

1937年11月18日,父亲率领军区领导机关抵达阜平县城。从此,这里就成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一直到抗战结束。

阜平,就好比是晋察冀的延安。

然而,父亲他们刚到达阜平的第6天,日军就集中了两万多兵力,沿平绥、平汉、正太、同蒲四条铁路干线,分8路围攻刚成立的晋察冀军区,妄图扑灭华北腹地的这股新生力量,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就迅猛地发展起来,不断地骚扰各地的日军,令日本人日夜不得安宁,简直不胜其烦。

父亲指挥各路部队迎敌,战斗力强的“老”部队机动使用,新组建的游击队利用敌人对地形不熟悉,战线过长的弱点,拼命地骚扰他们的后方,破坏交通。一个月的时间里,父亲指挥部队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毙伤日伪军1000多人,敌人除了占领几座县城外,一无所获,最后只得于12月下旬全线撤退。

这算是晋察冀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扫荡。这个胜利正式宣告,父亲他们在晋察冀山区站住了脚跟。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9:46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