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7  像滚雪球一样

参加洛川会议的时候,父亲就特别注意到,毛主席一直强调,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壮大我们的力量。父亲说,他意识到:“那个时候,毛泽东同志已经想到了更长远的目标,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以后,我们还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只有争取了群众,扩大了武装力量,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革命的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台分家”,留给父亲的是3000人,司令部机关人手更少,大家开玩笑说:“要问司令部有多少人,一盆菜就够吃了,一条炕就够睡了。”

父亲做梦都想着自己能够“撒豆成兵”,把这3000人变成3万人,30万人。他对大家说:“没有武装,一切都谈不上。现在我们只有用滚雪球的办法来发展。”

后来形势的发展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晋察冀根据地的各项建设突飞猛进,武装力量的建设更是形势喜人。经八路军总部批准,他们成立了4个军分区,每个分区下辖3个团,另外还有数量众多的游击支队。对于父亲来说,他这个司令员腰杆子越来越粗了。

父亲更加重视发动群众参加八路军。他在《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中说,为了完成在敌后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的战略任务,“我们首先集中力量,进行发展武装和巩固部队的工作。我们用了全力,广泛地发动群众的武装,普遍地组织游击战、义勇军……并紧紧抓住了群众抗战的热情,使他们踊跃地加入军队,发动胜利的游击战争。”

父亲说:“人民群众充分发动的结果,不仅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基础,而且还得到了补充和扩大部队的雄厚兵源。”

在晋察冀,有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名称,如“阜平营”、“回民支队”“灵寿营”“平山团”等等。一看名字就知道,这些部队的成分。

父亲曾给边区的部队起过这样一个名字,叫做“子弟兵”。父亲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称呼,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后来也改成了《子弟兵》。这样称呼,就把部队担负的任务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了,更能体现军民的鱼水深情,战士们保卫家乡,就是保卫边区,就是保卫祖国。

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来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书中热情地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

后来,“人民子弟兵”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名词,响遍了中华大地,一直沿用至今。

收编杂色武装,也是晋察冀武装力量发展的一个方面。

父亲后来回忆说:“我们创建根据地之初,大家常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杂色武装之多之广:‘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几个人,几条枪聚在一起,就可以自称司令。特别是河北省杂色武装很多,仅北平到保定的铁路两侧,就有十几股较大的杂牌军队。我们不是八路军吗?他们也自称是什么‘七路军’、‘九路军’、‘十路军’,招牌比你还大。”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9:46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