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周恩来听说父亲拉出了25师的两个团另一个连,3000多人,大为惊讶。这支队伍继续沿用25师的番号,后来在南下途中失败后,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于次年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为井冈山的主力。

起义军南下遭到失败是必然的。若干年后人们得出结论,说如果不在酷暑时节长途跋涉,而是转进到附近的山区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但那个时候,中央的上层还没有这个意识,中央只想着部队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口,以求得到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次北伐。

南下途中一路溃败,那情景多年之后,父亲仍然历历在目。酷暑、饥饿、怒骂、呻吟、哭泣、死亡;指挥混乱,决策频频失误,打乱仗;大量人员投降、逃亡,惨不忍睹……简直让人度日如年。两个月后,父亲作为叶挺第11军的党代表,和叶挺一起狼狈地到达广东普宁县的流沙镇。

在这里,遇到周恩来等人。此时的周恩来身染疟疾,发高烧,脸色铁青,非常的痛苦。父亲后来对我说:周伯伯发作厉害的时候,连稀粥都无法吃下去,有时神志不清,躺在担架上,还在喊,冲啊,冲啊……

看到自己最钦佩的人病成这样,父亲心急如焚。然而,没容他们喘口气,敌人又上来了,把起义部队整个冲散了。周恩来身边只剩下父亲和叶挺等几个警卫人员。他们架起他,仓皇撤到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他们随时都有被俘的危险,为了缩小目标,父亲和叶挺商量后,遣散了那几个警卫。然后,二人架起不时说胡话的周恩来,在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走向陌生的旷野。

四周都是敌人,道路不熟,语言不通,而且他们只有一把小手枪,稍有不慎,就得束手就擒。周恩来是临时中央的常委,他如果被俘,损失就大了。父亲和叶挺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宁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好周恩来。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差不多要走投无路时,他们遇到了中共汕头市委常委杨石魂。他就是这一带的人,父亲认识他。父亲激动地对杨石魂说:“你无论如何不能离开我们。”

他们商量后,决定渡海到香港去。杨石魂找来一副担架,他们抬上周恩来,晓宿夜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陆丰甲子镇,打算从这里出海。却又赶上台风,波浪滔天,根本无法出海,只得住下。甲子镇周围敌情严重,他们只好又转移至金厢镇,住在区委书记黄秀文的家里。

说起来应该感谢彭湃,是他在这里打下了群众基础,才使得父亲他们没有遭遇更大的意外。父亲一直记得,黄秀文家里只有一张床,只能让周恩来睡,他、叶挺、杨石魂就睡在地上。

周恩来病情更加严重了。父亲他们担心他会死去,冒险把他护送到海边的碧流村,请一位老中医治疗。治疗期间他们住在海边一座废弃的房子里,当地人传说那房子闹鬼,多年没人敢住了。父亲想,别说闹鬼,就是地狱也要闯一闯。几天后,周恩来病情稍有好转,他们便返回金厢镇,在诸村上了一条小船,于黎明前启帆出海。

那条船就像一叶扁舟,真的是太小了。周恩来、叶挺、杨石魂、我父亲,再加上船工,一共五个人,根本挤不下。他们安排周恩来躺下,船舱里再也盛不下第二个人,他们四人只能挤在舱面上。台风刚过去,仍然是风大浪急,小船晃得厉害,坐都坐不稳,随时都有掉到海里的危险,大伙吓得脸发白,心乱颤。幸好船上有绳子,四个人就把用绳子把身子牢牢拴到桅杆上。

小船就像一片树叶,贴着浪尖颠簸着前行。这无疑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海上之旅,谁能知道,他们能不能到达彼岸?

真是只有天晓得了。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9:46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