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27  担当配角,一样出彩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选在东北,把华北置于战略配合的地位,即全力控制关内敌军,不使其出关,以支援东北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

拖住傅作义的主力,其实已经成为东北决战的关键问题之一。

8月3日,父亲和杨成武一起,骑马沿滹沱河北上,来到西柏坡领受任务。毛泽东把中央关于发起辽沈决战的两份电报交给父亲和杨成武看,然后,中央五位书记向他们下达进军绥远的任务。毛泽东吸着烟说,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兵团已经在冀东钳制了敌人,徐向前的第一兵团仍然在山西作战,对付阎锡山,现在要杨成武率领第三兵团进军绥远,开辟新的战场,把傅作义的主力拖住在平绥线,使华北的敌人不出关,少出关,配合东北野战军的行动,这样,就可以保证东北的胜利。

父亲为毛泽东的英明决断感到振奋。毛泽东要杨成武对进军绥远的困难有足够的估计,因为那里毕竟是傅作义的老巢。毛泽东说:“你搞不到粮食,就站不住脚……你们到绥远要站住脚,就得准备饿三天肚子,吃两天草啊!”

父亲说:“我们回去之后先开个团以上干部会,把这个精神传达下去。”

毛泽东说:“对,先开个干部会,由荣臻同志亲自给大家做个动员,困难讲它十条,有利条件最多讲五条,若是谁个不愿去,就在会上说,到了绥远再说,那就不好了。”

父亲当时想,主席多虑了,华北军区的部队已经不会再被困难所吓倒了。4天以后,父亲到狼牙山东麓的远台村,参加三兵团出征绥远的动员会,他慷慨激昂地说:“三兵团要排除一切困难,坚决抄掉傅作义的老巢,给他以重大威胁。解放绥远,使华北与东北连成一片,对解放全国有战略意义。”

父亲目送第三兵团踏上了征程。

华北倾全力配合东北,东北的林彪偏生变故。一开始他提出,东北的行动取决于杨成武兵团的行动,如杨成武兵团出动的时间能提前,他也能提前。当中央确定杨成武兵团出动的时间后,林彪又说粮食困难,部队没有雨具,桥梁被冲垮,交通不便等等借口,说东北主力的行动不能以杨成武兵团之迟早为标准。

毛泽东发火了,批评林彪道:“对于你们自己,刚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成武部则似乎一切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大力援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边来对付杨得志、罗瑞卿他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于战局有何利益?你们对于杨成武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不对的!”
经过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后,林彪才于9月份南下锦州。

第三兵团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归绥,也就是如今的呼和浩特城下,这一突然的行动,令傅作义大感意外,急调10个师向西驰援。这样一来,张家口又告空虚,第二兵团即向平张线攻击,配合第三兵团的行动,傅作义急忙又调兵回援张家口。在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决战的日子里,傅作义的主力被华北军区部队牢牢吸引在平绥线上,正是由于这种有力的战略钳制,保证了林彪全歼东北的敌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9:46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