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不久,父亲又获悉,张国焘提出一个方案,在一、四方面军中交换干部,父亲到31军当政委,林彪到另一个军当军长。在这种微妙的情况下,父亲提醒林彪:“你要注意,张国焘想把我们‘吃掉’。”

林彪不以为然,责怪父亲:“你这是宗派主义。”

父亲说:“怎么是宗派主义呢?张国焘和中央的思想一贯不一致。我想,这是路线问题。”

林彪说:“既然是路线问题,你说他路线不对吗?那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我们才几个人?”

父亲有点急了:“蒋介石的人更多哩,难道能说蒋介石的路线更正确?”

这一次,二人越争越上火,因为父亲觉得这是原则问题,决不能让步。父亲后来回忆说:“这次争论,我和林彪都动了气,拍桌子把一个盘子也打翻了。”

后来幸而有毛泽东的临机决断,有叶剑英及时提供的情报,有徐向前大义凛然的配合,中央和一方面军主力才摆脱了张国焘可能带来的巨大危险。这使父亲更加钦佩毛主席了。

在俄界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父亲在会上发言说:“我完全同意中央对此次事件的处置,及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如果不这样处置,我们就要做张国焘的俘虏。”

天险腊子口是一军团长征途中啃掉的最后一块“骨头”。中央红军北上,腊子口是必经之路,但是,它险峻至极,小小的口子,不过30米宽,两面都是绝壁,形成一个长达百米的甬道,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隙缝里奔流而下,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敌人做好了死守的准备。毛泽东、林彪和我父亲亲自部署、指挥了腊子口之战,红4团采用了正面强攻、迂回和攀登绝壁的办法,终于拿下了腊子口,打开了北上的通道。战斗结束,父亲来到腊子口桥头,看到脚下的手榴弹破片层,竟然有半尺深,他慨然长叹:“关非不险,路非不难,倘使我们的部队有一营之众纵深防守,纵有10万之师又焉能扣关而入?是我们的部队太勇猛、太机智了!”

长征已接近尾声。在哈达铺,父亲得到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上面载有一条阎锡山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从中发现陕北有一块根据地。他如获至宝,马上派骑兵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下决心引着这支不足万人的红军向陕北进发。
1935年10月19日,林彪和父亲率部到达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从而结束了伟大的长征。长征是不朽的英雄史诗,父亲作为一个亲历者,一个曾在长征路上做出过一点贡献的指挥员,长征的精神已经溶入了他的血脉,没有什么艰难困苦能够战胜他了。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9:46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