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3月12日,中革军委决定重组红一军团,林彪为军团总指挥,父亲为政治委员。这个决定让父亲感到突然,因为事前没有任何人找他谈话。当然他心中也很高兴,谁都知道,红一军团是中央苏区的主力,有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能够到这样一支部队担任政治委员,既是中央对他的信任,更是对他的考验。

在一个春风送爽的清晨,父亲与林彪见面了,他们两个人的手握到了一起。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黄冈县人,离开家乡报考黄埔时,他改了名字。“彪”是小老虎的意思。当年在黄埔军校,林彪是第四期学生,父亲是政治教官,那时候父亲就与他认识,林彪也曾经听过父亲讲的政治课。要说起来,在黄埔时的林彪并不显山露水,不怎么爱参加活动,也不爱说话。他从黄埔毕业,父亲经手,把他分到了叶挺独立团当见习排长。当时父亲随北伐军到了武汉,林彪到武汉叶挺部报到时,还把父亲的一件行李从广州捎到武汉,交给父亲。

按说,父亲是老师辈,林彪是学生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学生,几年之后,已成为红军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名将之一。他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后,很快就展露出军事上的才华,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一路当到军团长,这时他还不满25岁。父亲到中央苏区后,就听说了林彪的战功,他为黄埔军校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来,中央根据地早就有红一军团的建制,朱德曾兼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毛泽东兼任红一军团的政委,几个月前稀里糊涂给撤销了。红一军团重新成立,召开团以上干部会,对这支部队深有感情的朱德和毛泽东亲自到会讲话,表示祝贺。

林彪和父亲也在会上讲了话。林彪简短地说:“我个人,担子重一些,承担吧!”这话并不通顺。父亲琢磨,林彪的意思可能是说,他愿意挑重担。

那天,父亲穿着一件陈赓送给他的咖啡色皮夹克,显得很精神。父亲站起来先作自我介绍,他说:“我到苏区来以后,做过总政治部的副主任,现在调来一军团当政治委员,深感责任很重。以后和同志们一起生活、战斗。一军团是个老部队,久经锻炼,有很好的光荣传统。同志们有很多战斗经验。以后我们共同建设红军,保卫苏区,为共产主义奋斗!”

从这时起,父亲与林彪一起领导这支部队,南征北战,长达5年半之久,使红一军团成为中央红军的绝对主力。某种程度上说,父亲的命运也和林彪连在了一起。

后来父亲听人说,林彪这个人有不少毛病,他喜欢搞独断专行,排挤同级政工干部,当连长时看不起营长,当营长时又反对团长。在中央根据地遇到困难时,多次要求离开主力去打游击,甚至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就是为批驳林彪的悲观情绪而写给他的一封复信。父亲还听说,打仗时,林彪经常不顾大局,擅自行动,置别人的安危于不顾,他当团长时的团党代表何挺颖,就是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被林彪扔下不管而牺牲的。

但不管怎么说,林彪是难得的军事人才,这一点勿庸置疑。否则,他不会进步那么快,清高自负的毛泽东也不会那么看重他。

战争年代,会打仗,能打仗的将领,自然是党的宝贵财富,是部队的福气。因此,父亲打定主意,决心与林彪配合好,与广大指战员相处好,把部队带好,以不辜负党的信任和重托。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19:46 来源:上海文艺出版社 编辑:胡爱忠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