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海棠花前·绽放的记忆》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谢绝采访”的采访

拍摄《百年恩来》时,当年和恩来伯伯有过交往的大多是年事已高的世纪老人。有些已经不在人世。有的长期住院,医院谢绝一切探视,更不用说采访拍片了。但在得知拍摄《百年恩来》、总理亲属希望采访他们时,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老人和他们的亲属以及医院,无不破例为我们开了“绿灯”。

戏剧大师曹禺就是其中的一位。病房里,他不顾严重的气喘,一句一顿地回忆他视周总理为知己的深厚感情。他说:“总理比我大十二岁,我们都是属狗的。我们没有同过班,但都是南开中学的学生。总理在南开演过戏,那时没有女角,他扮过女的,我也扮过女的。总理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要我写王昭君,我写完后他已经故去了,没能听到他的意见,我很难过,我也很感谢总理。总理很爱文艺界,文艺界也很爱我们的总理,我们大家都爱他。”曹禺老人谈得那样深情,又那样吃力,我们心中都不忍,劝他就谈到这里。曹禺夫人李玉茹告诉我们,曹禺住院后一直没有接待采访,今天是头一回。看到你们,我们的心情就像是又见到了总理。在这次采访后不久,曹禺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曹老的病房里,我们巧遇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他的回忆同样满怀深情:“我写的话剧《风雪夜归人》,据孙维世告诉我,总理在重庆时看了七遍。新中国成立后总理请我吃饭,专门谈了他对《风雪夜归人》的修改意见。他是个特殊的人物,除了是总理,他还是个艺术家。”

文学大师巴金,是在爱婿刚刚病逝、病情和心情都极为沉重的情况下,在病房破例接待我们的。尽管身体状况不允许长谈,但他手持总理的照片,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情深意长的短短几句话,却是他内心里千言万语的形象概括:“很有精神,很有精神!我经常想,总理的形象还在我的眼前!”

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是九十多岁高龄了,一直在医院治病。臧老的夫人告诉我们,为了接待我们采访,他一夜没有好好睡觉。臧老谈话时声音有些谙哑,可是一说起周总理,顿时精神矍铄,好似换了一个人。臧老说:“我对周总理很崇敬,很崇拜。他在一九四九年第一次文代会上讲话,现在我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他激动地抒展出诗人情怀,放开宏亮而悲怆的嗓音,逐字逐句为我们朗诵了他专为悼念周总理写的诗《泪》:“十一亿赤心,哀伤袭击!千言百语,声声啜泣。英姿笑貌,已成遗容;伟词宏声,犹在耳中。半旗悠悠,悲风漫吹,人的汪洋,泪如潮水。泪是丰碑,泪是誓言,泪是动力,泪是火焰!昂起头来,揩干眼泪,红旗指向,无坚不摧!”听着他发自肺腑的心声,在场的人也一个个随着臧老流下热泪。

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诗人、书法家赵朴初老人,在病房抱病与我们长谈。他把周总理视为知己和亲人。赵老深情地说:“总理对我有知遇之恩。他比我大九岁,邓大姐比我大三岁,但我把他俩当成自己的长辈”,“一个人去世以后,即使自己的父母嘛,三年过去后也就淡了些哀痛,但总理不是。他去世二十多年了,人民还是想他,还是哀痛,这少有哇!几乎很少很少有这种人哪!”赵老说,总理逝世后,每年的一月八日,他都要写一首诗怀念他。赵老把特地准备的其中三首诗《东山》、《感遇》和《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金缕曲)》亲手赠给我们,并逐句作了详尽的解释。

其中《感遇》一首是在得知总理逝世的当天写的,这首诗的内容,充分表达了赵老的深切悲痛之情:

大星落中天,四海波鸿动。

终断一线望,永成千载痛。

艰难尽瘁身,忧勤剩龄梦。

相业史谁畴,丹心日许共。

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

云鹏负风展,蓬雀从目送。

我惭驽驾姿,期效铅刀用。

长思教诲恩,直为天下恸。

赵老说:“总理患重病的情况我知道一些,但总是希望能多留一天也好嘛。但是这最后的一线希望也断了。巨星坠落,四海涌动,永成千载之痛!”诗中的“龄梦”一词取自《诗经》。赵老认为,恩来伯伯至少可以活到九十多岁,可是,“艰难尽瘁”,“忧勤”过劳,却早早地逝去了,把应该有的年龄“剩下来了”。在他眼中,总理是天上云间的大鹏鸟,而“四人帮”(那时还掌权)是蓬草里的小雀子,它们只能在草中远远地眼望着总理乘云飞去。

诗中的“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深刻表述了周总理谦虚谨慎、从不居功的崇高人格。后来,我们把这两句词和肖克同志赞扬周总理领导南昌起义的题词:“首义战旗红,功在第一枪”合在一起,谱成一首歌曲:“首义战旗红,功在第一枪。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果然是浑然天成,字字珠玑,寓意深远。我们临别时,赵老又挥毫为《百年恩来》题词:“严肃地对待自己,认真地对待事,真诚地对待人”。他说,这是他从自己切身体会中概括出的对总理的三点体会;总理是德范,是道德的模范。

年事已高、德高望重的薄一波、宋任穷同志,也分别接见我们,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亲笔题写片名和题词。万里同志满怀热情地向我们叙述了周总理指导人民大会堂建设,亲自提出大会堂穹顶的设计构思;与他一起乘吉普车为密云水库选址;亲自决定修建北京饭店东楼,并且不顾危险,在重病中搭乘简陋的施工电梯,登上正在修建中的高楼毛坯房检查指示,等等。万里同志从不题名题词,但这次也破例为我们题了名。

被周总理赞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的张学良先生,很少接受采访,更不愿谈有关西安事变的史实。但他谈起周恩来却充满了知遇之情,称他与周恩来“一见如故”,“周恩来是我认识的共产党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的成功,可以说是周恩来的成功。我在中国人里只佩服几个人,周恩来是第一个。我非常地佩服他。”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他们公务活动繁忙,但都挤出时间`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还谈了一些他们从未说过的事情。池田大作说:“我在日本创价大学栽的八棵樱花树旁立了‘周樱’、‘邓樱’两块碑,今天我首次向你透露,这石碑的方向是朝向中国,朝向周总理的,在樱花盛开时请他和邓颖超夫人观赏。”基辛格博士说,“周恩来是一个极富智慧的人,非常有魅力,极其了解人类。我见过许多国家领导人,没有人像周恩来那样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政治家和一个人,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说:“我给你们亲属最优先的权力,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作为对周恩来的纪念。这是我的荣幸。”

英籍作家韩素音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她的那本名著《周恩来和他的世纪》,原来是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建议她写的。杰奎琳对她说:“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就是周恩来!”韩素音奇怪地问她:“你崇拜周恩来?”杰奎琳回答:“是的,我只崇拜周恩来。”韩素音说,她没有提自己的丈夫肯尼迪。杰奎琳在去世前不久还给韩素音打电话说:“你出了这本书,打了一个大胜仗。”很遗憾,这位世界闻名的杰奎琳女士当时已因患癌症病逝,我们无法当面采访她了。同样遗憾的是,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热爱中国和周恩来的韩素音女士,也在不久之前离开了人世。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14:12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