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小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讲》

来源:人民出版社
[ 字号 ] [打印] [ 举报/纠错 ]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面面观

为了到2020年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实现充分就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更难。图为女大学毕业生排队等候和用人单位洽谈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更难。图为女大学毕业生排队等候和用人单位洽谈

近几年来,不少大学生一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问题。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速的放缓、就业岗位的减少(尤其是民营企业)及工作岗位质量的下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将会更大,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与没有实习或者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相比,有实习或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相对容易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会导致工资低和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等问题。例如,许多企业向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工资接近甚至不如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而且许多企业往往不与大学毕业生签订企业、学校和大学毕业生均认定的三方协议,只与大学毕业生本人签订就业合同,无法保证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大学毕业生就业为什么这么难?综合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从供需角度讲,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大学毕业生总量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特别是就业市场对高层次就业人员的需求不足,导致一些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此后,人数迭创新高。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一次刷新纪录。中国社科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毕业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数十万人没有找到工作。而且,相比前十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工作岗位质量下降,也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更大。

第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不畅,也加剧了就业难。当前的就业信息渠道主要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因此,目前的就业信息渠道还不够合理,导致就业不够顺畅。另外,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还不够广阔,特别是创业渠道不畅,无法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创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小企业、民营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低。

第三,高校专业设置错位,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不符合市场的用人要求。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第四,大学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就业。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大学生还缺乏求职技巧,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也不够强。很多大学本科在校生对于以后的就业没有清晰的打算,还有一些没有做任何的打算,而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第五,就业环境中存在的不公平,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当前,公众反映最突出的就业不公平是“拼爹”就业,一些人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权力、社会关系等各种资源,在子女毕业时为其铺路搭桥。一些用人单位甚至是政府部门出现了“萝卜招聘”、“内部招聘”等破坏公平公正的丑恶现象。另外,企业也存在用工制度不合理现象。一些民营企业不仅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也不提供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劳动福利。甚至还有一些企业提供的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工作经验、性别、户籍、毕业院校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

责任编辑:代影
主题教育

860010-16040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