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小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讲》

来源:人民出版社
[ 字号 ] [打印] [ 举报/纠错 ]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高,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调整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了提高教育质量上,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26.9%,比2006年提高4.9%。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比2006年增加856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的机构755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274个,2011年招收研究生56.02万人,在校研究生164.58万人,比2006年分别增加16.23万人、54.1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在校生2308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117万人、569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218.51万人,在校生547.5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34.06万人、22.62万人。

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招生人数年年大幅提高

党的十八大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即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逐渐显现。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人民对良好教育的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完善现有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品质和效益的提升,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

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十一五”时期,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助学政策。2006年,对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免学杂费和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深化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2008年秋季开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义务教育在城乡全部实现。2009年秋季起,对涉农专业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到2010年扩大至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0年秋季开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建立,与此同时,提高了高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标准。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2012年,在中西部地区启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出台研究生奖励政策。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继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之后,中国教育历史上第二项免学费政策。

1

针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大幅提高。以高校为例:国家奖学金由每生每年4000元提高到8000元,增幅达100%;新设立了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高校国家助学金由年生均1500元提高到3000元,增幅达100%,博士生提高到1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由每生每年1000元增加到1500元,增幅达50%;中西部地区小学和初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由每生每年500元和750元增加到750元和1000元,增幅分别为50%和33%。

国家对于困难学生的资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高校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每年奖励人数扩大至原有的15倍,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学生平均占在校学生的20%,比2005年资助人数增加了7倍,中职国家助学金和中职免学费政策覆盖面分别达到90%和22%;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面达在校生的20%;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政策覆盖所有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人数不断增加。

到2010年,基本建立健全了从小学至大学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迈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步伐。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2007年至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受助学生累计达3.4亿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达到3526.17亿元。

责任编辑:代影
主题教育

860010-16040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