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说不尽的外交》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里根:从敌视到友好

2004年6月11日,我作为胡锦涛主席的特使参加了美国政府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为里根前总统举行的国葬仪式。

那一天,华盛顿天空阴沉,细雨绵绵,仿佛也在哀悼里根的逝去。美国总统布什,几位健在的前总统克林顿、老布什、福特、卡特,美国政府各部门高官,美国各界人士及各国贵宾共约4 000人参加了仪式,为里根总统送上最后一程。

上午11点,里根总统的灵柩从国会山运抵教堂,由8名仪仗兵缓缓抬进教堂大厅,灵柩上覆盖着美国国旗。随着唱诗班数十名少年清澈的颂歌响彻教堂,国葬仪式正式开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里根当年的副总统及继任者老布什先后致辞。最后,小布什代表美国政府致悼词。仪式结束后,仪仗兵护送灵柩至停在教堂外的灵车上。这时候,教堂鸣钟40下,以表达对这位第40任美国总统的哀思。

看着里根总统的灵柩,我不禁想起曾陪同他参观西安兵马俑那次快乐旅行,更感慨他的传奇经历。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影坛跨入政坛的总统,是当选时年纪最大的总统,也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总统之一。里根上台后,在国内推行减税计划,放宽政府控制,刺激了美国经济增长。据美国朋友说,他改造了共和党保守派,是美国现代保守派的主要政治代表,他的政治理念至今仍对美国政坛有着重要影响。在外交上,美国媒体认为他的外交政策为结束“冷战”奠定了基础。里根以直率、乐观、幽默的个人魅力赢得了美国民众的心,1989年他离任时的支持率高达63%,创下了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里根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是“低开高走”,用美国人的话说,是“先敌视后友好”。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为赢得选票,里根公开表示,如当选总统,他将与台湾互设“官方联络处”,恢复“官方关系”。里根还承诺,将优先考虑台湾的防御需要。这说明,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里根一开始感情上是倾向于“老朋友”台湾的。当选后,里根准备邀请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蒋彦士出席就职典礼,打算允许台湾在美国增设“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分支机构,酝酿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

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要同美国开展一场斗争,如果我们不采取强硬政策,肯定今后问题会层出不穷。要准备中美关系倒退到1973年互设联络处时的水平,甚至退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前。那个时候,荷兰向台湾出售了两艘潜艇,我们果断地把中荷关系降为代办级,也给了美国人一个警告。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美斗争要立足于“不怕”,也要讲策略、注意方法,我们原则坚定,策略灵活,多方努力,迫使美方让步,让已经抵达华盛顿的台湾官方人士以因病“住进了医院”为由,没有出席里根就职典礼。后来,双方就售台武器问题进行谈判,并在1982年8月17日发表了中美第三个联合公报,史称“八·一七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就对台军售问题向中方做出三项承诺: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达至最后的解决。

1984年里根访华是中美关系好转的标志。这一访问推进了两国在各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此后,两国关系稳定发展。里根曾把中国称作“战略盟友”。中美开展军事合作被视为里根任内一项有魄力的决定。有美国专家评论说,在里根总统任内,中美关系逐渐进入“蜜月”期。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务实合作得到发展。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高潮,中美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对中国经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里根在任上为中美关系所做的好事,中国人民不会忘记。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16:33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