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说不尽的外交》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议员找茬儿:愿意奉陪

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不得不和别人打了一次笔仗,起因就是台湾问题。

1999年3月,亲台的联邦参议员赫尔姆斯提出了《加强台湾安全法》议案,鼓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潜艇等先进武器。赫尔姆斯是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位高权重。

根据国内指示,驻美使馆全力以赴做工作,争取阻止美国国会通过上述议案。2000年2月3日,刘晓明公使就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议案举行记者会,阐明了中方立场,并告诫美方,如果美国国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指参众两院都通过),其后果会比当年李登辉访问康奈尔大学严重得多,将不仅仅是中国召回驻美大使的问题。

刘晓明在与旅美华人华侨座谈会上分析说,在国会推动议案的只是少数反华议员,多数投赞成票的议员并不了解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有的议员连议案的案文都没有认真读过,还有的议员随大流是指望总统否决。如果他们了解台湾的历史,了解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美国历届政府做出的承诺,就不会这样投票了。刘晓明开玩笑说,国会有些人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还不如中小学生。会后,台湾“中央社”记者对座谈会作了断章取义的报道。

几天后,我收到赫尔姆斯的来信。他在信中说,刘晓明先生几天前在记者会上批驳《加强台湾安全法》的某些言词令他目瞪口呆,这番话是不是表明一旦国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中国就要对台动武?刘晓明还批评支持该议案的国会议员对台湾问题的了解“只及小学生的水平”,这是对国会议员的“人身攻击”。显然,赫尔姆斯对刘晓明的评论是借题发挥。于是,我回了封信,回应了他在信中的指责,再次就《加强台湾安全法》议案做工作。我在信中说:

我在查阅了有关记录后得出的结论是:刘晓明公使在记者会上所说的话并无错误或不当之处。他确实提醒过人们,1995年允许李登辉访问美国的决定曾经使两国关系严重倒退。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加强台湾安全法》议案果真成为法律,其后果只会更加严重。我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某些议员对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缺乏了解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他们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缺乏了解。你自己的这封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已逾20年,而你仍然称中国的台湾省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称台湾地区领导人为“总统”。仅仅说这是“无知”或“不了解”,实在是很客气的了。

据我记忆所及,他(刘晓明)从来没有把你和任何一位国会同事比作过“小学生”。我能想到的最接近的比较是,有些美国学者曾经说过,连小学生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许多政治人物好像还不懂得这个事实。

我愿与你私下讨论相互间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方面的分歧……但是如果有人硬要把公开辩论强加在我的头上,本人愿意奉陪到底。

祝你新年快乐!

我原以为赫尔姆斯在收到我的回信后会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在台湾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不料,几天后赫尔姆斯把他给我的信和我的回信都刊登在《华盛顿时报》上。舆论评称,中国大使与美国参议员为台湾问题展开了一场公开论战。这件事也成了我外交生涯中唯一的一次“笔仗”。

赫尔姆斯反华已渗透到骨子里。他从来不称“中国”为“中国”,而是“共产党中国”、“红色中国”。我在美国工作的那几年,从来没有听见或看到赫尔姆斯说过中国一句公道话,只要他谈起中国,都是指责之词。美国国会审议的所有涉华议案,只要是批评或反对中国的,他都投赞成票;反之,他都投反对票。仅在过去的三届国会,赫尔姆斯就单独或与他人共同提出了46个反华议案。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坚持不懈地做他的工作。

这就是外交。搞外交和平常过日子不一样,两个人不是吵一架后就老死不相往来了。如果平常我们不喜欢一个人,不搭理他就得了。但在外交工作中,不管我们多么不喜欢甚至讨厌一个人,如果工作需要,还得同他打交道,还得想办法做工作。

后来,赫尔姆斯通过中间人传递口信说,他不想与中方公开对抗,愿与中国大使私下会晤。他敬重中国人民,但与中国政府的看法确实不同。他对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持积极态度。

笔仗没有改变赫尔姆斯的反华立场,但对他还是有所触动的,使他认识到不要轻易得罪中国。更重要的是,通过使馆和国内一起做工作,我们取得了对美涉台外交斗争的一场胜利,赫尔姆斯提出的《加强台湾安全法》议案最终在美国国会流产。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16:33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