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十年辉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4.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制定五年计(规)划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制定五年计(规)划。这是因为,中国不仅要和周边国家竞争,而且要和世界上23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竞争。有一项研究,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对1978年到2008年期间的168个国家,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的波动系数和人类发展指数三个指标进行测算。通过研究发现,前十个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有八个国家实行五年规划或四年规划,这绝非偶然。中国就是其一。

作为重大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全盘考虑。这一任务落在了“十二五”规划上。为了制定好这一规划,国务院在2008年就着手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基本思路阶段。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国务院委托和选聘了70多家研究机构对40多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于2009年底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第二阶段是拟定纲要框架阶段。主要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提出拟纳入规划的重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对“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进行测算,对支撑“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予以初步安排。于2010年8月底形成了纲要框架草稿。第三阶段是起草纲要草案阶段。国务院成立了由12个部门组成的起草组,按照中央精神,于2010年12月完成了纲要草案的初稿,还请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大约50多位专家对纲要草案做了论证,国务院的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了讨论和审议。在这个期间,为充分发扬民主,提高规划编制的开放度,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言献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仅在2个月时间里就收到了群众建言献策64700多份,对其中符合实际,形成共识的意见和建议,都尽可能吸收到纲要中。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部署。

党中央在给“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考虑,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第二,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第四,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五,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201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会议还提出,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在以上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形成了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对纲要草案进行了审查,国务院根据人大代表审查的意见,又对纲要草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纲要草案经大会主席团会议审定后提交大会全体会议表决。“十二五”规划在2011年3月14日获批通过。

规划纲要无论在政策导向的确定上,还是在规划目标的设置上,无论是在战略任务的安排上,还是在实施机制的完善上,都充分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的要求。

为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2011年这一年里,胡锦涛多次就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要求。他反复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2011年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年,扩大了内需、拉动了消费,制定出钢铁、新材料等产业规划,全面启动了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出台支持内蒙古、西藏等地又好又快发展政策等等,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三次产业进一步趋向协同发展,东中西部发展呈现良性互动态势。这一年,中国成功实现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出台了鼓励软件、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对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作出部署,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这一年,完成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署了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建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中国绿色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年,资源税改革从试点向全国全面推开,出台电价改革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为科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有序转化。十年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内需得到扩大,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的7.6%转为-4.1%。在产业调整结构调整政策实施后,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2003年至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提高。201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2年下降12.9%。2011年,七大水系的水质监测断面中,一到三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6.3%,比2005年提高了15.3个百分点。区域呈现协调发展态势,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和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3、2.0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化率在2011年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此外,科技投入大幅增加,民生持续改善。(本段中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必将更加宽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取得新进步。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6日 17:17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