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十年辉煌——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曾经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多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优美所触动,回到国内看着中国的蓝天不那么蓝、白云不那么白。有人说,中国四处都在搞建设,搞得乌烟瘴气、尘土飞扬,而在国外却很少见到建筑工地;有人看到,中国的江海湖泊大多生病了,鱼虾绝迹,而国外的河水依然清澈、鱼虾悠然自得。实际上这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长期实行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关系。至今,中国从上到下都已意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关系中国未来的大事件,转变已刻不容缓。新世纪以来,中国正在积极努力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粗放型增长不科学、不可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向苏联学习,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并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条件下,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注重效益、效率,产业结构不协调等弊端,粗放型增长明显。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提出要走一条经济效益好、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但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一直未得到根本转变。1995年,中央提出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一个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十几年过去了,转变虽取得积极成效,但离根本转变还有很远距离。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和高昂成本。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中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7%,铜达到70%,铝达到80%。2008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地区发生严重雨雪冰冻灾害,致使交通瘫痪,电网中断,上百万准备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滞留在火车站、飞机场。恰在此时,中国南方煤、电、油全面告急,中国能源脆弱问题凸显出来。201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5%,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30多个省份中的18个省份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2009年,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左右。中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中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中国不少城市沉陷在工业污染和汽车废气之中,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小小的PM2.5数据之所以牵动着国人的敏感神经,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增强、环保诉求比以往更加强烈。北京等城市率先开始检测并公布数据,实际是对民众关心的一个及时回应。

有的地方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打着招商引资旗号,引进的多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时间带来了本地GDP的增长,但留下的却是环境灾难。如华东某地市,先后引进了铜厂、铝厂等高耗能产业,企业周围的村民都不敢喝地下水了。太湖蓝藻、松花江生态事件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八百里滇池散发的异味成为云南人永远的心痛。

早在1873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告诉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出警示:为了人类美好社会的未来,我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肆意地掠夺了。因为,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且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曾痛心地指出:“中国的环境是个什么样子?我经常说,‘逢水必污、逢河必干、逢雨必酸’。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人口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严重污染,三分之一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从根本上说,还是我们这种粗放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造成的。”

再也不能依靠粗放型增长发展经济了。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命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以往所提的经济增长方式虽只有两字之差,但内涵却相差甚远。经济增长方式比较注重量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内涵则更为广泛,不仅包含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还从单纯注重数量的扩张转向既重数量扩张又重质量提高;不仅强调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不仅要重视经济发展,而且同时要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相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更科学,体现了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实际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精神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6日 17:17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