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世界著名边境作战点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公路上,埃及和以色列的大批坦克和半履带式车辆都朝着同一方向行进,有时甚至并驾齐驱。在这种混乱局面中,多次发生短兵相接的冲突。到6月7日早晨,埃军形势虽然严重,但尚未丧失一切,他们还有第二道防线,而很大一部分装甲部队还完整无缺。但是,这一线希望没有保留多久。约菲部队占领利卜尼山区后,迅即往南向比尔哈斯纳方向突进,很快将其占领。第二道防线的埃军部队迫于形势,已有部分撤离。约菲师则开始向埃军第三道防线上的米特拉山口方向前进。这一天,双方坦克不断交锋,数百辆埃军坦克被击毁,或是被丢弃。越来越多的埃及士兵加入徒步走向苏伊士的洪流。到7日晚,埃及已经丧失了制止以军前进的一切机会:以军已经通过阿布奥格拉,封堵了吉迪山口;约菲的先头装甲部队已到米特拉山口,塔勒的部队封锁了通往伊斯梅利亚的道路;沙龙部队占领了古塞马,为撤退中的埃军第6步兵师布下了陷阱;以军伞兵顺利占领了沙姆沙伊赫,并沿着西奈西岸向苏达尔角进军。

纳赛尔在6月7日怀着扭转战局的信念,曾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建议,但是,第二天他意识到,战场上颠覆性的变化,使以色列得以占领整个西奈。因此,他在午夜前同意停战。此时,以军已抵达苏伊士运河。6月9日,以军特种部队、伞兵部队同先行抵达伊斯梅利亚附近的装甲部队会合。当天凌晨5时,加维什正式通知达扬,西奈战役结束。

约旦河西岸一线。6月5日上午9时,以色列对埃及发动进攻后,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迅速开辟了第二战线,不仅对耶路撒冷,而且在边境全线都加强了炮击,并占领了设在耶路撒冷政府大厦内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从而威胁到耶路撒冷犹太区的整个南部。近中午时分,达扬下令占领约旦河西岸。约旦河西岸的作战主要分为耶路撒冷之战和萨马里亚之战两次规模较大的作战行动。

耶路撒冷之战。与约旦的战斗打响后,以军首先展开解救斯科普斯山驻军的战斗。斯科普斯山是1948年战争中以色列保持下来的制高点。根据停战协定,120名以色列警察在联合国部队的监督下每两周一次向那里的居民供应生活物资。十几年来,约旦军队一直集结在斯科普斯山周围。6月5日中午,以军派出一个装甲旅,从特拉维夫附近的后方阵地开赴耶路撒冷,以便突破约军的包围。当日下午该旅抵达后,立即向耶路撒冷西北面最高的两个丘陵防御工事展开攻势。午夜时分,该旅突破了耶路撒冷北面山区,为以军坦克打通了向耶路撒冷—拉马拉公路进发的辅助道路。清晨,该旅与驻守在最后几个丘陵工事的约军交火,到上午,在以军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的情况下,终于解救了被围19年的斯科普斯山驻军。

以军进攻耶路撒冷的首要目的是占领旧城,其作战计划是,以本·阿里指挥的机械化旅进攻耶路撒冷北部的制高地带,阻止拉马拉和杰里科方向的约军增援部队;阿米泰指挥的步兵旅以一半兵力守卫新城的边界,其余兵力占领阿卜杜尔和切断旧城与伯利恒之间的联系,威胁杰里科;古尔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这一中心任务。

担任旧城守备任务的约军是塔勒王指挥的第27步兵旅。该旅是侯赛因国王的直属部队。以军本·阿里旅于6月5日日落时分开始进攻,首先夺取了雷达山,接着于6日凌晨4时攻占了比迪地区,6时进抵拉马拉公路交叉点,排除了北侧的威胁。阿米泰旅也按预定计划对阿卜杜尔发起了进攻,先后占领了制高地带——联合国部队驻守地区和萨巴尔。鉴于空中火力支援有可能破坏耶路撒冷古城,以军伞兵旅奉命在没有航空兵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于6日凌晨2时进攻耶路撒冷。为保证进攻顺利,以军在5日晚11时开始炮击耶路撒冷与斯科普斯山之间的谷地以及新城北端的约军阵地,尤其对警察学校和弹药山进行了密集的压制射击。约军觉察到即将到来的进攻,因此以直升机对纳布卢斯公路附近的翼侧和弹药山进行了增援。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16:56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