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世界著名边境作战点评》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以军的伞兵营也分三批乘直升机降落在埃军的炮兵阵地上,于当夜11时30分开始以扇形队形进攻埃军炮兵。由于夜暗,加上埃军的奋勇反击,以军伞兵进展缓慢,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以军伤亡17人,无法继续遂行任务,沙龙遂将其撤回。

该营虽然未能摧毁所有的埃军炮兵阵地,但引起炮兵的混乱。由此,以炮兵为核心的阿布奥格拉防御体系丧失了诸兵种联合的优势,来自防线后方的对炮兵的打击,也大大削弱了埃军前沿阵地士兵的士气,以军步兵和装甲兵得以顺利突破。

埃军对以军坦克从东部的最初突破反应迟缓,没有对其进行全力反击。当以军坦克营进入环形防线后,埃军使用T-34坦克作为反坦克武器,与以军坦克近距离激战2个小时。最终,埃军发现已被以军坦克包围,遂放弃抵抗。到6日黎明,埃军整个防线已被打垮,只剩几处堡垒仍在抵抗。

中路以军纵队的作战。由阿夫拉哈姆·约菲指挥的中路纵队,在北路塔勒师和南路沙龙师之间的一条被认为是无法通过的路线行进,以阻止埃军南北呼应和相互增援,然后推进至米特拉山口等地阻击往运河方向撤退的埃军。

约菲师辖两个装甲旅,拥有约220辆改进型“百人队长”式坦克,110辆半履带式车辆和一些炮兵部队。该师担负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在比尔拉赫凡南部(东南方向通往阿布奥格拉,西南方向是利卜尼山)建立拦阻阵地,阻止埃军从利卜尼山附近的第二道防线调兵前去增援阿里什。为此,约菲命令1个旅横跨塔勒师和沙龙师行进的北部和南部路线。二是完成该任务后,约菲师将随同塔勒师前往利卜尼山,击败西奈中部的埃军,其两个坦克旅均投入该战。以这种方式使用约菲师,使战区司令官加维什具备了作战机动性。在比尔拉赫凡,以军可以为塔勒师孤立阿里什战场。一旦塔勒或沙龙需要援助,加维什可以派遣在比尔拉赫凡的1个装甲旅从后方袭击阿里什或阿布奥格拉。此外,如果沙龙需要,约菲的另一个旅可以在突破战中沿中央路线从东部打击乌姆卡特夫。

6月5日9时许,约菲师的1个装甲旅(旅长伊斯卡·沙兹密)在塔勒师进攻地区以南约32千米处,越过以埃边界进入西奈半岛,在埃军第7和第2步兵师之间开始秘密渗透。该旅经过8个小时才通过50~60千米的软沙和沙丘地带,于傍晚时分抵达比尔拉赫凡南部1.5千米处的公路交叉点,当夜建立起拦阻阵地。沙兹密旅很快接到加维什的命令,派1个坦克营前去支援阿布奥格拉战斗,这样,沙兹密仅剩1个坦克营(50余辆坦克)防守比尔拉赫凡。然而,埃军却未能利用时机消灭比尔拉赫凡的以军。入夜,埃军第3步兵师的1个旅和第14独立装甲旅在前去增援阿里什的途中,与该地以军坦克营遭遇。尽管埃军在兵力兵器方面均占优势,但是,激战一夜,埃军既未能打败以军,又没有设法迂回以军,直趋阿里什履行增援任务。结果,天亮后,以色列空军前来增援,埃军不得不撤回原驻地比尔哈斯纳构筑防线。6日晨,约菲师的另一个旅迅速越过利卜尼山的埃军环形阵地,与比尔拉赫凡的部队会合后向西奈中部推进。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3日 16:56 来源:长征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