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看法与说法》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93.苦读、多思、常联系。

读书是大事,也是难事,更是苦事。有的同志说:“我知道读书重要,我也想认真读点书,可现在事情太多,时间太少。”我承认,现在确实很忙,但我仍然认为有个认识问题、重视问题、安排问题。世间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而我们许多同志最不珍惜的也是时间。不信你把每天24小时作息时间详细具体地记录下来,并连续记上一个月,然后仔细看一下,按照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生活的方法盘算一下,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不经意地浪费了一大把时间。也有的同志说:“最难的问题是读不懂,记不住。”还有的同志说:“我很想读书,也鼓劲试过好几次,但总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以上所说的一些情况,确实是个问题,是不少人都碰到过的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也谈过自己的体会和办法。我体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是:硬着头皮去读,咬紧牙关坚持。就像古时读诗词一样,先会背诵,后解其义。这样做当然很苦,读书怎能不苦?自古以来都叫“苦读”,“寒窗苦读”,“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你不动摇,不松劲,只要你能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终究会迎来“蓦然回首”的新局面。要勤于善于思索,“学而不思则罔”。读不懂读不进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思索。思维活动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获得理性认识必需的条件和过程。要坚持多思,学会善思,养成思索的习惯,这不但可以增进理解,还可以增加兴趣,增多学习的时间。要学会联系,联系实际、联系工作、联系生活、联系常见和熟知的事例去理解书中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任何事物也逃不出它的范围,因而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比如“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辩证法的“精髓”(《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3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何以见得呢?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事物、一个命题都可以得到证明。比如“人”、“女人”,相对其他事物,“人”是个性,在人这个领域,“人”又是共性;“女人”相对男人是个性,在女人这个领域又是共性。再比如“树”,相对其他植物是个性,在树这个领域又是共性。如此等等,万事万物都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苦读、多思、常联系的方法,即把读书、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懂、容易记、容易活、容易找时间,因而也就容易坚持。这是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我希望同志们也试试这个方法。

《在天津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7年6月11日)

要多一点时间读书,多一点时间调查,多一点时间琢磨问题,多一点时间研究政策。

对于现行政策我们必须强调贯彻落实,否则就没有统一行动,就无法工作,也没有权威。但这决不是说不要研究,特别是制定政策的部门,必须坚持在一定范围内不间断地进行研究。希望统战部门的同志多一点时间读书,多一点时间调查,多一点时间琢磨问题,多一点时间研究政策,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6日)

不读书,实践再多,悟性再好,也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阶梯,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途径。不读书,实践再多,悟性再好,也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虽然工作勤勤恳恳,就是不肯读书。照此下去,就会成为一个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领导干部是否认真读书,不只是个人兴趣问题,而且是一个事业心、责任感的问题。理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般说来,地位越高,影响越大,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在天津市调查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7年6月11日)

要真正读点书,研究点问题,工作才能有大变化。

我几次讲过这样的话,我们有些干部没有坐下来读书的习惯,总爱坐上车到处跑。就现在的条件而论,坐车下去不一定就是什么艰苦的事。有的领导干部下去以后讲话很多,说有用吧,没有什么实际作用;说有错吧,都是报纸上的,也没有错。要使这些干部养成刻苦读书的习惯。把他们招到党校来学习一段,集中时间读点书,研究些问题。领导干部必须能坐下来,报纸要读进去,文章要看进去。那么多文件,学习以后要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能问什么好像知道一点儿,往下一问又什么都不知道。共产党取得胜利,其中有一条就是有那么一批人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毛主席写了多少东西,研究了多少问题?《毛选》一、二、三、四卷,你说是理论也行,你说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行,讲得多实在,真正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天津的干部,特别是区县局一级的干部,要真正读点书,研究点问题,工作才能有大变化,这很有现实意义。

《关于加强党校建设的意见》(1988年7月12日)

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书,会读、会背的甚多,会用、用好的甚少。

总结经验,这是每个同志提高水平、增长才干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说,我非常赞成大家读书,但离开总结经验,把书读懂、用好是很难的。我讲过这样一句话,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书,会读、会背的甚多,会用、用好的甚少。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怎么联系实际,关键就是总结经验。只有通过总结经验,才能把理论弄懂弄通。又比如说,我们有许多同志,年龄差不多,经历差不多,天赋差不多,实干精神也差不多,进步快慢却差得很多。原因可以找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善不善于总结经验。有的同志每干完一件事,都要琢磨琢磨,找出对的在哪,错的在哪,这叫做“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而有的同志叫干就干,干完就算,稀里糊涂,马马虎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进步就慢。按时间来说,每年,乃至每一天,干得怎么样,都回顾回顾,琢磨琢磨,我看好处甚多。我自己几十年来,就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想想今天干得怎么样,有没有虚度时间。我个人觉得很有益处。

《同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代表座谈时的讲话》(1996年12月25日)

学习毛泽东读史用史、爱书读书的精神,使勤读书、多读书成为习惯、成为风气。

毛泽东酷爱读史,尤为喜爱读二十四史,认为这是一部好书,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一部大字本的二十四史从1952年开始陪伴他,直到逝世。对于这部4000万字的历史巨著,毛泽东常读不懈,浓圈密点,作批写注,留下了一代伟人极其珍贵的心迹。《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以及做人道理、养生之道……是毛泽东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读史,不拘泥于前人已经作出的结论,能在浩繁的史料中,去伪存真,去芜取精,得出独到、精辟的见解。毛泽东读史,不是为史而史,而是结合实际,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中国历史更好、更快地前进。今天,当我们进一步领悟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邓小平文选》,1版,第3卷,2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的讲话、落实江泽民同志“全党学习历史”的号召时,重新回顾毛泽东重视历史、研读历史、运用历史的伟大实践,就会再一次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与生命力,就会激励我们更加热爱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战争年代、条件极其艰苦时,他坚持读书;和平时期、国事十分繁忙时,他坚持读书;即便病魔缠身、行动困难时,他仍然坚持读书。读书成了毛泽东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当我们钦佩毛泽东知识渊博、才能杰出、功绩卓著时,同样也钦佩他那种“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崇高品格。现在我们的工作确实比较忙,但无论如何忙不到毛泽东那样的程度。我们要借《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出版的时机,学习毛泽东读史用史、爱书读书的精神,使勤读书、多读书成为习惯、成为风气。

《在毛泽东与二十四史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997年12月1日)

人都有长处,都有短处。无论选了哪种类型的人当市长、副市长,都得补课。

我是被人选的,怎样当市长这个题目你们应该找那些选人的人去谈。要我谈,我认为无论选了哪种类型的人当市长、副市长,都得补课。人都有长处,都有短处。搞自然科学的专家教授,他们自然科学知识丰富,但有的担任了校领导职务以后,连学校的食堂、卫生都搞不好,如果选他当市长,要他把全市人民的吃喝拉撒睡搞好,难度更不小。也不是他不想管好,而是因为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接触的范围有限,“术业有专攻”。常常是这头长那头短,也常常是长是短的原因,短是长的结果。一个人在某一个方面经历时间过多,其他方面就可能是短门。当然,我这话不是说自然科学家不能当市长,而是说要知道自己的短处,要有计划地补短,要把自己已经熟悉和掌握的具体科学,犹如马克思学数学、物理学那样,用一般性的理论概括上升到普遍化的道理,即把自己熟悉了的东西、直接接触的东西上升为普遍的东西,然后再拿普遍的东西,去研究自己所面临的不同的行业和事物。如果忽视这一点,用某一个具体领域的知识直接去解决另一领域的具体问题,是很难成功的,甚至可能失败。因此,如何启发他们学习一点一般性的理论,把他们经验了的东西、熟悉了的东西,用基本原理加以概括,从中了解和掌握一般性的规律,这个过程我看是非常必要的。

《同〈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记者的谈话》(1985年1月9日)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2日 16:53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