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聆听历史细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二.国内来信:龚先生已经结婚,不久的将来,他会有孩子的……

  在朴次茅斯的学习训练正式开始后,毕重远随即按预先的约定同国内地下党联系人吕朝林、李恭亮进行联系。他急切地希望能及时得到组织的指示,了解国内形势的状况。但远隔重洋,党不可能对毕重远的行动做出具体部署,也很难向他详细介绍形势的进展。这使得远离组织和祖国的毕重远偶尔流露出不安和焦渴。

  1947年复活节来临之际,舰上组织部分学员到英国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参观访问。毕重远为了解英国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便抓时机与工厂的普通工人接触,并同一位叫奥尔弗雷德·耶茨的司机交上了朋友。

  奥尔弗雷德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典型的蓝领阶层。他个头不高,但目光深邃,握着他那勤于劳作的手,便会感到一种力量。他对中国水兵分外热情,对有关中国的事情饶有兴味,能讲一两句汉语,写一些简单的汉字。他不停地询问着,毕重远用不甚流利的英语和他交谈。几经过往,他们因观点接近,都朦胧地感到一种相互吸引的磁力。

  当时,国民党军队刚刚占领了延安,英国报纸均对此加以渲染,可毕重远和奥尔弗雷德都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将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于是,他们更多地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关系更融洽,信任感也一天天增加。天涯有知音,奥尔弗雷德兴奋地向毕重远出示了英国共产党党证。在异国竟能遇到信仰相同的战友,毕重远亦激动得难以自持。可组织上有纪律约束,使毕重远久久抹不去对异国同志隐瞒真实身份的歉意。

  然而,有了这样的知音,他终于有了个倾诉心声的对象,对于身在异国独立活动的年轻党员来说,没有比这更珍贵和需要的了!我们到现在也不清楚,奥尔弗雷德是否真的受了毕重远的“蒙蔽”,从他自此后开始有意识地将英国共产党机关报《工人日报》送给毕重远阅读,并特别勾出有关中国时局的报道来看,他似乎对毕重远的与众不同是有所察觉的。

  当毕重远离开曼彻斯特时,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难以割舍的友谊,他们开始通信联系。这种友谊因毕重远归国后即陷于战事和策动起义中断,但在数十年后,当毕家老友的女儿到英国留学,她拿着毕重远提供的地址,在曼彻斯特找到奥尔弗雷德一家时,奥尔弗雷德说他之所以守着破陋的旧宅不去,就是因为他总是在冥冥中感到,他那年轻的中国朋友会到这里来找他。

  在曼彻斯特至朴次茅斯的信件中,时常夹有《工人日报》关于中国时局、中共领导的军队取得胜利消息的剪报,这是抚平毕重远因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和党的情况而不安焦渴的最佳良药,特别是当他与国内党组织失去联络的时刻。

  1948年初,毕重远接到一封寄自南京中华路杨庆和银楼、署名Luping的信,信中说:“……现在龚先生已经结婚了,不久的将来,他会有孩子的。当你回来,一定会看到他长大起来……”在这里,龚先生即中国共产党,他的孩子,是指中共创建的新中国。从信中可以看出中共夺取政权的斗争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读之令人振奋。毕重远随即按这新地址同Luping联系,不想连发两封信均被退回,显然这个联络点已经被放弃,他与组织的联系中断了。

  在与组织失掉联系的苦闷中,奥尔弗雷德的信件和剪报给了他极大的慰藉。他相继看到《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不断向前挺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蒋(介石)在14天中失掉了10座城镇》、《工会主席(朱学范)与蒋(介石)绝交》等报道。在信中,奥尔弗雷德写道:“……也许你明年夏天还会在英国,然而当你回中国时,毛泽东同志将成为你们国家的总理……”中共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消息、奥尔弗雷德对时局的乐观分析极大地鼓舞了毕重远斗争的意志,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促使他更热情积极地在学员中开展秘密活动,引导他们向革命靠拢。

  除了政治上的影响外,奥尔弗雷德兄长般的质朴情感亦如涓涓溪流滋润着毕重远那颗去国怀乡渴望亲情的心田。当他得知毕重远的父亲去世的消息,即去信安慰:“对你父亲的不幸去世,向你表示深切的同情,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的真情实感……思念令尊时,你须想到他最快慰时光,这样你就会品味家庭生活所给予的幸福,而面对新生活。”

  在另一封信中,他写道:“亲爱的毕:希望你在我们国家过得愉快,并对世界的这一部分深刻的了解。这样,当你回归时,就能把这里兄弟姐妹们的好意带给中国的兄弟姐妹们。从根本上讲,我们的问题和目标是相同的:‘民有、民享、民治的政府’。不管我们的肤色是否相同,我们的敌人是一样的,我们的朋友是一样的。剥削者是敌人,而人民大众、工人是我们的朋友,工人不应当打工人。如果有斗争的话,也不能发生在工人之间。如果所有的工人都明白这点,那我们将会很快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每逢节假日,奥尔弗雷德都会向毕重远发出邀请,并致以问候。这位英国共产党员,像慈祥的兄长,以无私的胸襟、仁厚的关切,使得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阴霾时聚的英伦岛国,心中充满明媚阳光。毕重远每回溯起这段往事,依旧是那样饱含深情:“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总是长久地在我眼前闪动;他那待人亲切忠厚的长者之风,至今可感其温馨如饴。”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7:59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