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聆听历史细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章 从蒋介石侍从室到新中国政务院——陈毅堂兄陈修和传奇

  1948年10月31日,沈阳城破在即,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等乘坐的专机在北平徐徐降落。正在北平遥控东北战事的蒋介石,听说沈阳兵工厂总厂长陈修和没有与卫立煌同机而来,立即下令派一架飞机专程赴沈阳接他。

  当天夜晚,滞留沈阳的陈修和听到急促的电话铃声。他拿起电话,只听电话另一端传来的声音说:“委员长得知你还没出来,下令派飞机去接你,明天上午到东塔机场,请你做好准备。”然而,第二天一早,人民解放军已经进入沈阳。北平飞机来时,发现情况有变,未敢降落,无奈地返回北平。

  几天之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军工部副部长王逢源找到陈修和,对他说:“你的堂弟陈毅曾要我们转给你一份电报,希望你保护沈阳兵工厂,并设法留下不随国民党而去。不想电报未转到,而电报中所希望的一切,你都做到了,这太令人高兴了。”

  随后,王逢源转达了中共上级的命令:陈修和继续担任兵工厂厂长;该厂留下的员工全部恢复原职,为仍在进行的人民解放战争生产武器装备。

  曾经一天,我坐在了这位令蒋介石惦念、却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大功劳的功臣的对面。当时,他已97岁高龄,却难觅老态,言语声调有着同其堂弟陈毅一样的激越与豪爽,而且每到亢奋时,便会从沙发里站起,甩出一串带川味的普通话。

  一.精于军工,成为受蒋介石器重的侍从副官

  拜访陈修和,是受我尊敬的一位忘年朋友之邀,他说是见陈毅的哥哥,我便以为是陈毅的亲哥哥陈孟熙。

  关于陈孟熙,我知道一点发生在1950年夏季的一段逸闻。那时,人民解放军刚刚解放海南岛,台湾为之震动。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立即召见黄埔早期学员李次白,要他凭借妹妹是陈孟熙之妻、陈毅兄嫂的特殊关系,充任秘密特使,透露蒋方愿与中共再次合作之风,以求中共缓攻台湾。李遂经香港进入大陆,果然通过陈孟熙与陈毅会面。

  李次白与陈毅晤谈的详情,外间至今不得而知,只知道陈毅根据中共中央精神告诉李中共不急于攻台。故而拜访前,我满脑子都是如何通过穿针引线的陈孟熙之口,了解那次国共秘密接触的详情。

  当我听到老人自解其名为“修养的修,和平的和”时,马上追问了一句:“您是否还用过别的名字?”

  “我的确用过别的名字,那是我在16岁赴考四川高等工业学校时给自己取的新名字,叫陈统,统一的统,号修和。我的名字和号合在一起,寄托了我当时的最高理想及希望,那就是清除列强的威胁,消灭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彻底摆脱战乱,使祖国得到统一,民众和平生活。”说到这里,老人陷入对往事的遐想。

  陈修和的老家在四川乐至,那时乡下的男娃儿都不爱读书,因为读书费脑筋要用功,所以长辈要鼓励孩子读书,就对上学的孩子特别优待,陈修和是这一辈孩子中的老大,在那样的鼓励氛围下带头上了学。

  乐至的陈氏家族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在陈修和读书之际,其兄弟姐妹已有八九个之多。但年龄相仿、比较友爱亲近的是前面五个。陈修和是长子长孙,是大排行中的老大,陈毅是五兄弟中的尾巴。

  这群英俊少年在学而时习之的过程中,很快显露出过人的悟性。陈修和与陈毅相继考入四川高等工业学校和成都甲种工业学校。1918年,陈毅及其胞兄陈孟熙怀着一腔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望,考进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并于一年后,皆以优异成绩获取官费资助漂洋赴法。陈修和本欲随堂弟们一同赴法,可因为盘缠不足,自己又是老大,遂决定暂不出国,而是找一份工作挣钱资助两位堂弟。

  20世纪20年代以后,受俄国十月革命之风吹拂,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心中再次激起反殖民、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热忱,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因势而做出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携手、先期完成反帝反封建使命的决策。如火如荼的第一次大革命在广州滥觞。

  此时,沐浴过欧风、又领略了社会主义新思潮的陈毅从法国归来,在北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而自四川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到上海从事技术工作、在格物致知方面颇有才具的陈修和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威逼和军阀混战中呻吟的中国,再高超的专业长技也无法施展,只有去参加革命军,先创造一个弊绝风清的社会,专业长技才能在富国强兵中发挥作用。

  1925年,陈修和同陈孟熙前往广州投考培养北伐军骨干的黄埔军校。不料,他们的第一次投考并不顺利。赴考前,他们找到当时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中都颇有声望的同乡吴玉章。吴玉章说黄埔的环境非常艰苦,又问他们是想到军校工作,还是当学员。血气方刚的陈氏兄弟当即表示:任何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止他们投考军校,置身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行列。

  “那时有一首风靡一时的歌,歌词头一句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一听到这歌声,我们便热血沸腾,便会为参与创建理想中的祖国而奋不顾身,于是吴玉章介绍我们赴考。”陈修和说道。

  当时黄埔的学员,多数是地方和军队中推送的革命积极分子,不少是国民党、共产党的党员。陈氏兄弟无党无派,一般的介绍并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加之受过高等教育,校方感到他们投考黄埔的动机有问题。尽管他们百般申明只为打倒列强消灭军阀而来,仍旧无济于事。

  陈修和并不气馁,他又找到黄埔一期毕业的几位同乡,如第三教导团长李杲等,为他们做保。此次报考时,为了避免再生枝节,陈修和没有沿用自己的原名“陈统”,而改用了自己的号“修和”,此后便以号为名,伴随终生。陈氏兄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黄埔军校炮科第五期学员。

  黄埔军校是新型的军事学校,要教授学生新式武器的构造和应用,因此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数理化基础。但当时入校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尽快转入正常教学,要对文化程度低的学生进行一段时间数理化基础补习。

  由于教员匮乏,补习辅导教员只得在学生中考试挑选,结果四川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陈修和立刻脱颖而出,拔了头筹,不容分说当了先生。

  身兼教员,每月有20块大洋的津贴。当时有20块大洋,真可谓学员中的“贵族”了。于是同学们常嚷嚷着要“陈老大请客!”陈家的血脉中,大概都不乏豪爽基因,陈修和也乐得与同学分享,于是在同学中颇有人缘。后来同学推举他做蒋介石的侍从副官,想必和他与同学关系融洽为因果。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为组建培训打倒军阀的新型革命铁军而创办的。当时大多数热血青年,都是怀着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爱国之心投身其间的,尽管他们分属于国共两党,抑或在校加入了不同的党。陈修和正是出于爱国的追求,在校园中加入了国民党。

  随着北伐军的推进,许多黄埔军校学员尚未毕业,却已置身战斗行列。1926年,陈修和也同黄埔军校生组成的部队开赴武汉。这时,曾受中共之命赴四川开展军事工作的陈毅,已转调到武汉中央军校政治部工作。分别数载方得武汉重逢的陈氏兄弟相见甚欢,但这种愉悦并没持续多久。

  “四一二事变”,蒋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权后,武汉国共合作的局面虽未公开破裂,但“清共”的鼓噪已甚嚣尘上,山雨未来,形势险峻。“马日事变”发生后,汪精卫与蒋介石合流在即,陈修和对国共的合作与决裂颇感迷茫,他感到政治风云的变幻太难于捉摸了,还是工程技术来得单纯,因而转念想脱离军队,以自己的长技报效国家,遂被国民党同学拥往上海。

  行前,他与堂弟辞别。陈毅告诉他说:“我想奔赴南昌,你准备到上海搞你擅长的工业,这也好。不过,倘若在赴上海的旅途中不顺的话,可在九江下船,去找咱们的老乡朱德。”

  堂弟的嘱咐及关心令陈修和心热,他感到如今虽兄弟分手殊途,但为国家强盛富庶而奋斗的意愿却依然相通。他怀揣陈毅给朱德的亲笔信,登舟顺江而下。而时局骤变,船未到九江停泊,直驶南京。不久,陈修和赴上海兵工厂工作。

  1927年底,蒋介石经历短期下野后,东山再起,陈修和被黄埔五期的学员们推举为蒋的侍从副官。蒋的侍从副官都是从每期学员中推举出来的。主要工作是传递文件,引见客人,随蒋外出巡视、讲演、参加会议,并直接受蒋委派从事调查联络工作。

  蒋介石还以此表示对黄埔学生的器重,同时通过这些侍从副官维系与各届学生的感情,也便于了解各届学生的情况。陈修和记得,当时的侍从副官还有邱清泉、郑介民、侯志明等。

  国民党内的权力之争,以蒋介石重新执政稍息波澜,于是北伐随之提上日程。在作战中,北伐军所需的大量武器装备主要靠蒋介石力能控制的上海、南京两个兵工厂生产,因此在前线厮杀的黄埔学生时常提请蒋介石关注这两大军火命脉。

  陈修和初到蒋介石身边时,蒋像对其他侍从副官一样,于工作题外随和交谈,并仔细询问他入黄埔前后的学业经历。当蒋得知他在军工方面学有专长后,便对他在这方面提出的见解比较重视,还表示一旦侍从室的工作告一段落,仍派他去上海兵工厂。

  陈修和遂根据自己对上海兵工厂现状的观察,向蒋介石递交了一份书面报告,指出上海兵工厂军火生产的潜力可观,但主持该厂的石瑛其人顽固暴躁,不能任用专业人才,与职工关系紧张,影响了武器的改良、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建议另派干员接办。

  然而,蒋介石未及细阅报告,便亲往徐州、郑州、开封一带同冯玉祥会晤,并换帖互拜,商议对北伐部队组编调度,以便尽早向鲁、奉一带北洋军发起攻击,最终实现国民政府对全国的统治。商洽停当后,蒋介石遂派邱清泉、郑介民、陈修和到师团任职,一方面表示对黄埔学生的抚慰,一方面摸清有无其他派系在蒋军中活动。

  在基层,陈修和发现士兵使用的武器问题很多,机关枪不连发,弹药时有炸裂断壳现象,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陈的许多同学均向他反映改良武器的强烈愿望,纷纷建议陈回到兵工厂去发挥特长。

  陈修和将这些报告蒋介石,又想到在侍从室时同总参议张群过往颇多,而张此刻正得蒋倚重,就通过蒋的侍从秘书邓文仪,把原先关于上海兵工厂的报告转交给张群,请他向蒋进言,敦促蒋关注兵工问题。蒋介石颇重视陈修和的观点,随即任命张群主持上海兵工厂。

  在黄埔早期学员中,指挥若定的将才已经大量涌现,但精通军工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寥若晨星,而失掉军工的有力支持,部队的战斗力势必大打折扣,蒋介石开始考虑到这一层。当陈修和从前线回南京,蒋介石随即决定将他从军队调出,派往上海兵工厂任职。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8日 17:59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