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毛泽东智慧》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五、中国革命的逻辑:多层次伸展

自如的两极三分法在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背后,还有一个更一般的哲学思想方法。这个更一般的哲学思想方法应该同毛泽东给出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总体结构有关。毛泽东给出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总体结构是五大阶级。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五大阶级,而不是四大阶级或六大阶级?也不是通常所说的两大对抗阶级?对此,《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原文开头第二自然段有一个重要提示:“无论哪一个国内,天造地设,都有三等人:上等、中等、下等,详细点分析则有五等: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这段话说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阶级的“五分法”实基于“三分法”。而这个“三分法”就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因为它在毛泽东的思想里具有恒定性。这里说的“上、中、下”三等人,与毛泽东早年说的“圣、贤、愚”三等人,明显具有结构上的相似性。与毛泽东晚年经常说的“左、中、右”更有相似性。1957年反右时有人提出疑问:“你们把人们划分成左、中、右,未免不合情况吧”?毛泽东理直气壮地回答:“除了沙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万年以后还会这样。为什么不合情况?”“我们从来就是把人群分为左、中、右,或叫进步、中间、落后,不自今日始,一些人健忘罢了。”毛泽东这是在提醒人们注意,他在30年后说的“左、中、右”与他30年前讲的“上、中、下”实为同一思路。毛泽东毕生念念不忘的“敌、我、友”从思想方法上说也是基于这种三分法。因此可以说,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概念框架或方法论原则就是这种“上、中、下”/“左、中、右”/“敌、我、友”的三分法。

为了认识毛泽东这种三分法的哲学性质,我们不妨将其同陈独秀的三分法做一比较。陈独秀曾把中国资产阶级分成这样三部分:其一是“革命的资产阶级”,指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压迫的民族资产阶级;其二是“反革命的资产阶级”,即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官僚买办阶级;其三是“非革命的资产阶级”,指小工商业者。陈独秀把资产阶级分做官僚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点和毛泽东是相同的。不同者在第三点上。陈独秀说的“非革命的资产阶级”相当于毛泽东说的“小资产阶级”,在毛泽东看来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还要强于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在陈独秀那里却成了非革命的呢?除了社会历史观的差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人使用的三分法不同。陈独秀的三分法前一半(革命和反革命)是经验方法(“正—反”是经验事实),后一半(革命和非革命)是逻辑方法(“是—非”是逻辑关系)。这两种方法往往是不一致的,在资产阶级关系不发达的中国社会里更是如此。陈独秀却想把这两种方法糅合在一起,结果就使他的第二项(反革命的)和第三项(非革命的)总有一个要落在两分法之外。

毛泽东的三分法实基于两分法。他首先根据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贫穷还是富裕,把所有的人都一分为二,分成不满意现状和满意现状、革命或不革命或反革命两部分。然而这种两分法运用到现实事物中,却会遇到现实事物的连续性的“抗议”:现实事物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再强的两极性中间也是逐步过渡的。因此很难把一个统一物截然地一分为二。如果一定要这么分,就会遇到许多使你觉得放到这边不妥放到那边也不妥的中间事物。毛泽东处理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尊重事实,把暂时无法归入两极中任何一方的中间状态单独立为一项,这样就出现“一分为三”的结构。但是这个第三者处在两极的中间,而不是像陈独秀那样落在两极之外。在毛泽东看来,介于革命和反革命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状态也是可以分析的,或者赞成革命,或者反对革命,只是赞成和反对的程度不像两极上的阶级那么坚决彻底。因此根本不存在什么既不革命也不反革命的非革命者,中间派迟早要发生分化。这一比较让我们知道毛泽东的三分法是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逻辑出发,因此他的三分法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毛泽东的三分法是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逻辑出发,因此他的三分法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对于从三分法中如何引出五大阶级,毛泽东的说法是:上、中、下三等人,详细点分析则有五等,即五大阶级。要从思维方式上问这个“五”是如何由“三”变来的,可以有两种回答:一是对两极的中间状态再次一分为三,这样原来的“两”再加上这个新的“三”就成了“五”。二是因为在两个“极端”和一个“中间”这三者之间,由于连续性使然又各有两个过渡性的“中间”,按同样的方法把这两个“中间”加以中立化,即单独立为两项,加上原来的三项,合起来也是五项。

按照同样的方法,“五大阶级”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再次“一分为三”。例如,处在无、资两大阶级正中间的“小资产阶级”内部仍然“有三个不同的部分”:有余钱剩米的为其右翼,大体可以自给的是中间派,生活下降年年叹亏的为其左翼。处在“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间的“半无产阶级”本身“仍有上、中、下三个细别”:半自耕农为上层,次贫者为中层,赤贫者为下层。“民族资产阶级”之所以归入“中间阶级”,就因为它处在“大、中、小”三个资产阶级的“中间”;而这个“中间阶级”本身又有左翼、右翼和中间的区分。“大资产阶级”都是敌人,没有分左、中、右,但不是不能分,后来毛泽东分了,因此才有“各个击破,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分化瓦解”的对敌方针。“无产阶级”一项未作进一步划分,其实也不是不可分的,毛泽东后来就常将工人阶级内部分成先进、中间、落后三部分。

总之,毛泽东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哲学思维方法,是一种多层次可伸缩的两极三分法。该方法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进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革命的逻辑——表现在哲学层面的智慧。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3日 16:46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