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梅兰芳艺术谭》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一编  梅氏坐标图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坐标图,其一条轴是自身随生命而伸延的年岁,另一条轴是自身对于这个社会所存在的价值。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分出若干阶段,那即是由“年岁轴”及“价值轴”上各自选出若干个点相交,并由这许多的相交点连接为一条由若干短直线所构成的波折曲线。这若干短直线,即是该人一生的若干阶段;这一条从整体上看的波折曲线,即是该人的生命进程。梅兰芳氏,当然也会有自身独特的坐标图。他的“年岁轴”,由1894年9月24日开始,至1961年8月8日停息,标列的方法与常人没什么两样。对于另一条“价值轴”,其标列方法则会因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把梅兰芳对于社会的价值分为三个时期:从他从事舞台活动开始,到1915年前后,是他艺术活动的早期。这一时期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剧目多为传统的唱工戏,如《祭江》、《二进宫》、《三娘教子》等。这时梅兰芳在艺术上虽还不曾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备阶段。自1915年起至抗日战争前夕,是他艺术活动的中期,此期创造精力最为旺盛。他先后排演了时装新戏和古装新戏,又致力于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在此时期,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完成了前辈旦角演员特别是王瑶卿的未竟之功。从抗日战争结束恢复舞台生活起,直至逝世,是梅兰芳艺术活动的晚期。此期上演剧目减少,经常演出的是《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等最具有梅派特色的剧目。《穆桂英挂帅》是他晚期唯一的一部新戏。此期艺术风格也不似中期那样色彩浓艳,而趋于清淡含蓄,更富于内在的魅力,这标志梅兰芳的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上述这段话节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梅兰芳”条目,显然,它具备如下两个特点:一,它是从“梅兰芳是一位杰出的京剧大师”的定义出发,单就梅氏表演艺术的成就来评论其社会价值的。二,它为梅氏标定的坐标线由三条短直线所组成,叙述评议的重心也在这三条短直线上。我想,如果从这两个特点出发,进一步充实材料进行纵横捭阖式的阐述,就可能形成一部极有价值的、纯艺术范畴的学术著作。然而本书对梅氏的认识角度及研究方法,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有许多不同。在本书为梅氏标定的坐标图中,“价值轴”依据的并不仅限于梅一生的艺术成就,而是把梅也同样看成一个“社会的人”,并把“这一个”“社会的人”投进梅所置身的特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背景中去,去寻觅和研究梅如何与社会的这些方方面面取得联系,然后又是如何回报这个社会。再有,本书描摹、剖析的重心也不在坐标图的短直线上,而是紧紧扣住由短直线相交所形成的五个点。请注意,百科全书对梅艺术价值所标的三条短直线间,实际存在着两段空白:一是自梅诞生至开始学戏的七八岁间,二是自“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的十三四年。这两段被处理成空白当然也有道理,是因梅在此两期中基本上没有艺术活动而略去不计。本编着重“抓”五个点,既是一方面对那五个对于梅的命运、性格具有巨大影响的关键时刻作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于其间那些属于短直线的部分,也灵活地进行“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式的回顾或预示。这样一来,在叙述上就有了很大的主动性,同时在体例上与纯学术的“评传”写法也有了区别。本书不打算用“君临”的态度去阐“道”,去设立枯燥无味的条条框框;笔者愿与读者促膝对坐,彻夜神聊。聊什么呢?不外两个实际——一是艺术现象,二是作为其背景和源泉的生活实践。笔者愿从自己的审美经验与习惯出发,力图聊得有兴味一些和含蓄一些。有了这两个“一些”,大约就能使读者在听取神聊的过程中,也情不自禁地参与艺术上的再创造,然后与笔者一起得出那种“从特定经验中所取得的特定结论”。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8日 10:24 来源:朗朗书房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