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代会现场:99个历史深处的细节》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3.四大代表忆趣事

     关于四大的回忆不多。四大代表郑超麟在1980年的一篇回忆中,讲述了四大会议过程中的一些趣味事:

     “会址是新租来的一幢三层楼石库门房子,地点在上海去吴淞的铁路旁边,当时是‘中国地界’,但距越界筑路的北四川路不远,通过川公路可以到北四川路。”

     “……会场设在二楼,布置成学校课堂的样子,有黑板,有讲台,有课桌课椅,而且每人有英文课本,准备有人闯进来问时,就说这里是英文补习班课堂。三楼是一部分代表住宿的地方。我们都在后门出入,楼下客堂间怎样布置,我没有留下印象。会开完后,工人部拿去这幢房子做甚么机关。”

     “第一天开会,广东代表杨殷没有出席,有人报告,杨殷被人打伤了。大会派人去调查和慰问,第二天杨殷来出席,头上包着纱布。”

     “张崧年、刘清扬夫妇列席那一次,张崧年站起来发言,反对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大家很诧异,这是1923年第三次大会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本次大会并无此议程。结果,瞿秋白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回答张崧年,瞿秋白的回答是很奇怪的。他说,例如,我们要在广州刻一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图章,就可以拿到广州街上去刻;在上海我们就不能拿到街上去刻。”

     “陈独秀在发言中说起李汉俊如何如何,可是他说错了,竟说李启汉如何如何,于是李启汉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说:你把李汉俊说成李启汉了。陈独秀当即承认错误。”

     “讨论问题时,李维汉发言很有重量,往往能起决定作用。张太雷便给李维汉起个绰号,叫做‘实力派’。”

     “海参崴代表何今亮,其貌不扬,张太雷常常戏弄他,使他难堪。大会后,何今亮回去海参崴,以整个支部名义写信给中央,控诉张太雷。”

     “会后,在三楼宿舍闲谈时候,我听李维汉说:‘我们天天喊无产阶级化,像瞿秋白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无产阶级化呢?’瞿秋白的西装确实是很笔挺的。”

     天津代表李逸在《中共“四大”会议琐记》一文中也有些回忆:

     “各地代表中,住在会所者只有4人,即李维汉、尹宽、阮济和笔者。床是没有的,大家都席地而睡。李、尹是长人,所备棉被长度不够,他们和衣而睡,用毛围巾将头下端扎起。这样,才能在寒夜中保持足部温暖。”

     “大会不像‘五大’以后各届之推出主席团,只记得开幕和闭幕大会都由陈仲甫(独秀)亲自主持,并一度提出政治报告。此外,历次会议由周恩来担任主席,有几次是李维汉。周恩来主持会议,有条不紊,口齿便捷,应付裕如,充分表现出是一位出色的行政人才。顺便说及,他于1924年暮春由莫斯科返国,SY(即社会主义青年团——引者注)中央准备派他回到他所熟悉的天津工作,乃天津某些同志在五四运动时期对他有成见,表示反对。中央乃改派他去广州。这一来,他反而因挫折而得福,一则当时广州的革命高潮恰好给他以发抒抱负的机会,奠定他日后成就的基础;二则彼时北方白色恐怖严重,他去了广州,中央改派一位新由莫斯科回来的川人李季达到天津负责。乃仅仅两年,就遭直鲁系军阀逮捕杀害。周在天津是五四运动健将之一,许多人都认识他,在秘密工作中很难掩蔽。”

     “大会在各地区报告后,继之以讨论议案,通过一项宣言,决议案有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宣传问题、民族革命运动、职工问题、农民问题、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决议案,大多是略经讨论即顺利通过。只有职工运动草案,原由项英起草,在大会中引起许多指摘;最后,项英承认自己是工人出身,文化水平低,以致起草的议案有许多缺陷。当场将原案收回,另行起草。在另一次会议中始获通过。此外就是林育南报告青年运动时,有人纷加指责,表示对SY工作不满。张太雷坐在我身旁,私下对我表示,为林育南抱不平。他说SY过去在刘仁静主持下是搞得一塌糊涂,但现在育南、中夏、代英等人都很努力,不该把过去的乱账算到现在负责人头上。”

     “当时第三国际驻华代表维金斯基(华名伍廷康)。某日会议结束时,秘书处报告称维金斯基要和代表们见面并发表一项报告,请各代表晚间分批前往外白渡桥畔的苏联领事馆会合。我们依时前往,见到维金斯基。他开口就说他原来准备就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作一报告,但据报告领事馆附近已有若干警探监视,恐已引起租界方面注意,只好停止进行,日后再将原稿交付中共中央在大会中宣读。任翻译者是张太雷或他人已记不清,只记得他关照各代表分批外出,最好到大世界或电影院等人众猬杂的地方兜一转,不要直接径回住所,以免被人跟踪。我们外出时并未见路上有何异状,只是突然有许多华人晚间进入苏领馆,自难免引起警探注意。至于维金斯基所说的报告,则直到终会也未见在会议中提出。”

     “最后一项节目是推举第四届中央委员……”

     “当时,有山东代表尹宽提出异议,说在他动身之前,山东同志有一项意见,表示反对张国焘任四届中委。陈仲甫当加解释,说党中央人才有限,用人只能取其能力和贡献,难以顾虑他的缺点,如过分苛求,会丧失一些有用人才。尹宽也未坚持。按张国焘是中共原始建造人之一,在劳工和学生群众中很有威望,他能力极强,缺点也多,所以引起若干人不满。他原为二届三名中委之一,负责中央组织部;到三届大会因一些争端未能蝉联中委。此次大会他未能出席,但有一信写给大会,申述他的一些意见,只记得其中一项是要求中央加强出版工作,把一些重要理论书和有关苏联的著作译成中文出版,以期提高国内党员水平并加强宣传作用。有人认为他这封信无异于一种竞选中委的伎俩,结果如愿以偿。”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16:04 来源:党建读物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