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毛泽东传》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这封信写于毛泽东的82岁生日,信中反映说,这座中国著名的技术大学的“资产阶级”,已经“掀起一股右倾翻案风”。换句话说,常识,已经回来反击“文化大革命”教育“改革”的闹剧。

这封信在另两封来自清华务实派的信之后来到毛泽东的桌子上。该校的党委副书记刘冰写信给毛泽东说:“如果不改变教育体制,学生离开学校时恐怕连一本书也不能读。" 

邓小平支持刘冰。当刘告诉这位脾气火暴的副总理说,“左倾”分子抱怨有“右倾歪风”时,邓小平骂起来,并蔑视地发誓说:“我们要刮它一场台风。”

问题是互相联系的:“红”对“专”。毛泽东能鼓起精神作一个裁决吗?

毛泽东年龄越大,越相信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即使当他对学校的仇恨增长时也是如此,而学校的任务正是要培养这种主观的意志。他甚至说:“书读得越多,就越蠢。”他贬低教授们。他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睡觉,考试时可以作弊。他把作家们送到偏远的村庄去种稻子。

然而,毛泽东从来没有失去儒家的一个信念:认为教师和书本能铸造世界。即使在他贬低教授们的时候,他也害怕他们;北京版的1956年布达佩斯“裴多菲俱乐部”的幽灵,纠缠了他多年。即使他诋毁作家们写的故事是废话,他也情不自禁地要读一读。

要想寻找悲剧的根源,可以回到20世纪20年代他穿越湖南的旅行。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欢欣鼓舞地说:“开一万个法政学校,能不能在这样短时间内普及政治教育于穷乡僻壤的男女老少,像现在农会所做的政治教育一样呢?我想不能吧。”

1976年不是1927年。在心怀绝望的农民寻找词语来总结毁坏他们生活的弊端时,政治口号会传播得很快,但口号在清华不能像那时一样“长翅膀”。年轻的毛泽东,只从和革命的关系的角度看待知识。年老的毛泽东认识不到,对70年代的普通的化学或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为革命服务”毫无意义。

毛泽东没有作任何批复就退回了刘冰的信。但极左分子的“生日”来信,他很喜欢;他看过之后不久就刊登在《人民日报》的头版上。

极左分子经毛泽东点头发表的关于教育的连篇累牍的文章中,有一句典型的话是:“难道你(刘冰)要像扫除废物一样把工农兵驱赶出校园吗?"

一场小型的“文化大革命”似乎又发动起来了,毫无例外,也是从教育和文化领域开始的,因为在这里,容易把言词和现实混淆起来。

【当年晚些时候,毛泽东接见一位教育家蒋南翔,他在“左翼”风暴中从高位上被清除。当蒋南翔进来时,正在毛泽东的床边转来转去的江青警告他说,他就教育形势给毛泽东的汇报“不能超过三分钟”。

蒋南翔曾是清华大学校长,现在对政策不再抱希望,他冷冷地低声说:“我的汇报30秒就够了。”他直截了当地为毛泽东概括说:“大学生在学中学的课本,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当于小学生。”

老年的毛泽东,这位教育衰落的幕后制造者,叹了口气说:“这样下去,要亡党、亡国。”】

“敌人”像是来自装配线一样涌现出来。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被说成是卷入到“两条路线斗争”之中。说“革命”比“生产”更重要,成了时髦话。周恩来和邓小平阵营的官员被吓住了。外贸也蒙受损失。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6日 15:58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