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十三章 邓小平对文物兴趣浓厚

  1980年盛夏,三秦大地,暑热逼人。邓小平又一次外出考察。他首先经停西安,下榻于迎宾馆。

  7月1日上午,邓小平一行乘坐一辆白色面包车,在陕西省省长于明涛的陪同下,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这是邓小平多年的宿愿。

  因为刚开馆一年,博物馆接待室十分简陋,没有空调,没有电扇,76岁高龄的邓小平不住地擦着汗。工作人员只好找

  来两把扇子给他扇凉,他一再谢绝。邓小平一边细听秦兵马俑的出土和建馆情况介绍,一边询问如何搞好文物保护的措施。在观看出土文物的时候,工作人员取出一把出土最完整、最光亮的青铜长剑拿给邓小平观赏,并详细作了介绍。这把剑虽然埋于地下2000多年,出土时却光亮如新,没有一点锈迹。而这种铸剑工艺德国是1937年,美国是1950年才先后申请专利的,而中国远在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就创造了类似的工艺,这真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邓小平对这把青铜剑很感兴趣,看得特别仔细,听得特别认真。工作人员请他亲手拿起剑,他却难为情地说:“那可不行,你们都戴着手套,我手上有汗,不能拿,会损坏文物的。”工作人员给他戴上手套,他很高兴地将剑接到手中仔细端详并连声说:“好,好,真是太好了,我们在秦代就有这么高的科学技术,真是了不起!”

  第二天清早,天下起了小雨,这给酷热多日的西安带来了些许凉意,也更增添了邓小平探访古城历史文化遗迹的兴致,他又驱车来到西安市的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是我国碑石文物精华荟萃之处,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为保存唐开成石经而设,以后陆续增加,经金元明各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初始称“碑林”。新中国成立后历年收集增建,收藏自汉至清代碑碣共2300余件,有七座大型游廊和一个碑亭。展出碑石一千多件。碑林内所藏重要碑刻主要有:开成石经、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石台孝经,以及各种书体的名碑。除书法名碑外,这里还珍藏着一批珍贵的石雕和石刻画,著名的昭陵六陵就陈列在这里(仅四骏,另外两骏在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

  邓小平对这些文物兴趣尤为浓厚,他在参观了《周秦汉文物展》、石刻馆和汉画像石后,来到昭陵六骏前参观,仔细听着一段段动情的讲解。“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削平群雄,建立唐王朝过程中所乘6匹坐骑的写真浮雕。这组珍贵的石刻,可以说是唐王朝蓬勃向上,初步呈现强盛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艺术和智慧的体现。1914年美国文化劫掠分子卑士薄假考察之名来华,勾结中国古玩奸商和地方官吏,以24万银元盗买了6骏中最优秀的“飒露紫”和“拳毛騧”2骏。4年后,卑士薄再次来华,卑劣地把其余4骏浮雕锯成4块,装在箱里准备偷运境外。幸被昭陵所在地的礼泉县人民发现而阻止。

  展室内异常的安静,所有的人都被那动情的讲解所感染,邓小平手中的扇子也停止了摆动,他神情严肃,一言不发。

  随后,邓小平观看东汉《曹全碑》、唐欧阳询书《皇甫诞碑》、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唐玄宗李隆基书《石台孝经》等著名书法艺术碑石,邓小平那紧锁的眉头才逐渐舒展开。他对隋唐文物很感兴趣,对唐代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的丝绸之路等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邓小平在贵宾室仔细认真观赏了几件未展出的库藏国宝,对灿烂的历史遗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敬佩之情。听着专家的讲解,他时而显出惊叹的神情,时而露出高兴的笑容,时而不住地点头。

  在两天的参观中,邓小平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观众。不搞前呼后拥,与陪同人员一起乘坐面包车,前面只有一辆普通的北京吉普车带路。他一再叮咛不要影响接待单位的正常工作,不要干扰群众的参观。在碑林博物馆,他还让警卫秘书专门到大门口询问证实是否对广大游客正常开放。

  三秦的古文化风貌深深地震撼了邓小平。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5日 16:29 来源:人民网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