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十三章 邓小平与武钢的不解之缘

  7月16日,邓小平与卓琳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的陪同下,来到武钢,视察投产后的一米七轧机生产情况。

  邓小平与武钢有着不解之缘。这是邓小平第三次视察武钢。

  从湖北省政府驻地水果湖到武钢途中,陈丕显抓紧时间汇报了湖北及武钢的一些工作情况。

  汽车驶入武钢所在地青山区,宽阔洁净的冶金大道,鳞次栉比的高大楼房给邓小平留下了旧貌变新颜的深刻印象。

  上午9时45分,邓小平乘坐的面包车来到武钢第二炼钢厂连铸车间的南大门前。虽然事先省委已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不组织群众欢迎仪式,一切按正常生产进行。”但是,武钢经理沈因洛和副经理张春铭在连铸车间门前迎接客人这一举动,却像通知一样告诉大家,将有重要人物来武钢视察。当有人打听到是邓小平来时,喜讯像电波似地迅速传开,附近的工人赶来了,过往的行人站住了,下夜班的工人不走了,自发的欢迎队伍把连铸车间南大门团团围住。当身穿白色短袖翻领衬衫,红光满面的邓小平走下汽车时,热烈的掌声和激动人心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邓小平一下车,边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边向第二炼钢厂的连铸车间走去。他边走边问:“为什么先看连铸呀?”张春铭上前说明,从联邦德国引进的1600毫米板坯连续铸锭机,是一米七三个轧钢厂的前期工序,素有“粮仓”之称,钢水在这里铸成钢坯后,首先送往热轧带钢厂轧成热轧卷(板),部分产品作为商品卖给用户,部分产品送到冷轧薄板厂和硅钢片厂,进行产品深加工。

  听罢,邓小平点了点头,便对沈因洛等人说:“这里是一米七轧机的咽喉,这里的工作很重要,要抓好。”

  他向前走了几步之后,又以关切的口吻问道:“硅钢厂生产怎么样,你们的矿石含铜,对钢的质量有影响吧?”

  邓小平提出这个问题,切准了武钢生产的脉搏。武钢负责人就这个话题,就攻克含铜钢及“海比”专利的有关情况,向他作了汇报。

  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是从日本、联邦德国引进的成套设备。合同规定:“海比”硅钢片只允许含铜001%,镀锡板只允许含铜006%。而武钢生产的钢最低含铜量在03%上下,不符合合同要求。国家花40个亿建成一米七轧机工程,却不能轧武钢的钢,这怎么行?邓小平和李先念、谷牧等领导人以及冶金部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武钢立刻成立了以张春铭总工程师为首的攻关队伍,广泛收集吸收国际钢铁生产先进技术,反复进行试验。在武钢第二炼钢厂工人的支持下,终于攻克了一这难关,结束了只能用进口原料生产硅钢的历史,生产了荣获国家金、银牌奖的优质硅钢。

  在交谈的过程中,当听说“海比”专利是美国发明出口到日本,日本改进后又卖给美国,而中国是从日本进口时,邓小平说:“武钢也要有这个志气。我们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但光跟在别人后边不行,要有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志气。”

  1975年,第二炼钢厂曾因漏钢事故受到邓小平的严肃批评。第二炼钢厂的职工卧薪尝胆,狠抓管理,在消化、吸收引进连铸技术中勇于改革创新,终于实现全国钢厂中第一家全连铸,达到国际炼钢工业技术的新水平。今天他们能用自己的成就向邓小平汇报,心中感到无比自豪。

  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随邓小平边说边走,来到连铸机的出钢口。邓小平看见连铸机下B5操作室青年工人正聚精会神操作时,便走进去,热情鼓励青年工人学习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为中国工人阶级争光。

  从操作室出来,邓小平又走到连铸机尾转盘上,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连铸坯的输送流程。

  邓小平一行从第二炼钢厂出来后,又连续视察了冷轧薄板厂、硅钢片厂和热轧钢厂。

  在冷轧厂,厂负责同志向邓小平介绍了冷轧工艺和生产情况,并陪同他沿着主要生产线依次参观。邓小平在五机架旁登上参观台,观看了轧钢生产。随后又参观了镀锌、双机架平整、纵剪和镀锡线,并在镀锡线仔细地观看了工人分选成品的操作。

  参观冷轧之后,邓小平来到硅钢片厂,公司和厂的负责人陪同他由西向东,横跨厂房参观了森吉米尔轧机、连续退火炉等主要机组,最后,邓小平来到热轧带钢厂,健步登上扶梯,进入精轧操作室。邓小平坐在操作台前,透过明亮的玻璃壁,一边兴致勃勃地观看轧钢过程,一边听取公司和厂负责人向他介绍情况。

  当邓小平听说一米七轮机产品质量好,热轧钢板经平整后误差不到半头发丝,冷轧板平整后误差约一根头发丝的1/16时,满意地笑着说:“你们要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搞好产品质量,多出钢材,出好钢材。”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也是产品的生命。早在1975年9月28日邓小平和其他四位副总理共同签发的关于武钢一米七连轧机组问题的批示中就说:“我们对于武钢一米七连轧机组能否按时投产和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十分关心,也十分担心。……加强对建设基地的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逐步做到备品备件自给,特别是立即在基地指挥部内建立生产准备指挥系统,做到按时投产,并且能保证持续生产。要通过这个基地的建设和生产实践培养出一支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的具有更高水平的骨干队伍,使今后国内也能制造并发展这类机组。”这个批示,对一米七轧机工程的建设和顺利投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观看了一米七轧机产品后又兴致勃勃地来到操纵台前,通红的钢坯从加热炉方向,穿过粗、精轧机组和层流冷却系统,迅速地奔驰着。钢坯由厚变薄,由红变黑,最后卷取成卷。邓小平观看时问沈因洛:“原来建设一米七这几个厂时,钢和钢坯打算从哪里来,是怎么设计的?武钢达到400万吨钢,还差多少矿石?配起套来,需要多少投资?”

  沈因洛回答后,邓小平继续说:“配套建设很重要,只有配起套来,一米七轧机才能发挥出效益。”

  邓小平走出操作室时,不断地向坚守岗位的操作工人致意,挥手告别。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5日 16:29 来源:人民网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