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走出中南海的邓小平》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章 毛泽东批判“反冒进”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党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有九省二市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长远规划。毛泽东在这次会议前后,集中中央和地方许多领导人的意见,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会议突出地批判了“反冒进”,说“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是政治问题。自这次会议后,批判“反冒进”的调子越来越高,给主张反冒进的同志戴上了“稳妥派”、“促退派”、“非马克思主义”等帽子。在这次会议前后,《人民日报》针对“反冒进”提出了“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的口号,以及苦战三年,使大部分地区面貌基本改观等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口号。

  会后不久,邓小平即赴成都筹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2月1日,邓小平途经永川,专程到永川的黄瓜山气田进行视察。

  邓小平之所以专程到这里看气田是有原因的。一是当时他分管石油工业。二是当时正值“二五”计划开端。当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除了几个人造油厂外,还没有一个油田。已建成投产的只有玉门、克拉玛依、延长等几个规模不大的油田,而且都偏于西北一隅。1957年,全国原油产量只有145万吨,其中天然油产量只有86万吨。尽管人造油成本很高,但仍然是重要的油品来源。“一五”期间,原油产量只能满足国家计划最低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要靠从苏联和罗马尼亚输入,航空油品则完全依赖进口。石油产品的极度短缺严重地影响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安全。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四川石油探区的。

  四川天然气和石油的发现和使用,有很古老的历史。解放后,邓小平在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时候,在军政委员会下就设立了石油勘探处,加紧了对四川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工作。他曾说:四川这么个大省,没有油怎么行呢?“四川有1吨石油,也算有了石油工业了!”1958年初,当他得知自己的家乡勘探出石油的好消息时,当然要来看看了。

  2月1日这一天,时值春寒季节,邓小平在永川火车站一下火车,便乘车直奔黄瓜山气田。当他听说这里已经打出了几口高产天然气井,黄十井在钻探过程中喷出了少量原油时,便踏着雨后的泥泞小道来到井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黄五井的天然气放喷情况和黄十井的出油,并到机修车间和技术人员交谈。当邓小平离开气田时,气田党委书记把黄十井的两小瓶油样送给他留念。他仔细端详着从黄十井采集的两小瓶油样,动情地说:“我总算看到家乡的原油了!”

  在探区前线的简易天然气炉旁,邓小平饶有兴趣地观察着供取暖用的天然气炉和它的燃烧情况,并由此询问天然气的民用前景。他非常关心天然气的综合利用,问及1000立方米天然气能生产多少化肥,提取多少种化工原料,如何用天然气发电等等问题。

  他在简易的会议室里和气田的干部亲切交谈。邓小平知道矿区的水源困难,当有人端来两盆水请邓小平和夫人卓琳洗手时,他风趣地说:“我俩有一盆水就行了,一家人嘛!”一句话说得大家大笑起来。

  2月2日,邓小平来到隆昌气矿,这里的圣灯山气田是全国最早的气田。他视察了气井放喷和用天然气生产炭黑的车间。在座谈时,他关切地从试验研究课题一直问到技术力量、设备条件,气矿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一一作了回答。当技术人员谈到他们生产的炭黑质量不仅在国内领先,而且可以与美、苏等外国同类产品相媲美时,邓小平十分赞赏地说:“应该有这个雄心壮志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世界水平也不是不可攀的,最近跳高女将郑凤荣还不是打破了世界女子跳高纪录吗?”他说,炭黑质量关系到橡胶产品和其他产品的质量,你们一定要创名牌,在国际上争先进。回到成都后,邓小平打电话把石油部康世恩和地质部两位副部长叫来,一同听取四川气田领导的汇报,研究四川乃至全国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问题。邓小平指出:“石油天然气勘探要从战略方面考虑问题,四川省这么大个省,国家要建设,没有油怎么行呢?要选择突击方向,尽快打出石油和更多的天然气来”。就在邓小平刚刚离开四川不久,川中就传出好消息。在3月中旬7天的时间里有3口井喷出大量原油。随后,石油部在川中展开了大会战,会战指挥部就设在邓小平的出生地广安县协兴乡。

  邓小平在这次视察期间首次提出,要从战略方面考虑石油问题。此后,我国石油工业开始战略东移,它直接引发了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从此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的落后帽子。

  2月2日下午2点,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陈刚,隆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滕恒和的陪同下,来到距隆昌县城5华里的新生高级社视察。

  当邓小平一行来到高级社办公室大门口时,楼丰乡党支部书记未全树、新生高级社社长叶邦友迎上前去向邓小平问好。

  县长滕恒和指着未、叶二人向邓小平作了介绍。邓小平分别和未、叶二人握手,并说:“你们在基层工作辛苦了。”

  未全树、叶邦友请邓小平到办公室休息。邓小平走进大门后,指着左边的一块石坝子笑着说:“就在这里谈谈不是很好吗?”

  于是,未全树等人便从办公室端出事先已摆好的十来张凳子放在坝子中间围成一个圆圈。邓小平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一下子热烈了许多。

  未全树、叶邦友掏出笔记本准备按事先拟好的汇报提纲进行汇报。邓小平说:“不必了,还是我问到哪里,你们就讲到哪里吧。”

  邓小平首先问未全树:“你全大乡有好多党员、好多团员、好多个党支部,好多个团支部、好多贫农、好多中农?”

  “全大乡有党员500多名,700多名团员,19个党支部,19个团支部。”未全树回答说。

  “你们的基本队伍有好多(指党员有多少)?全县组建了好多高级社?”

  滕恒和一一作了回答。

  邓小平又问未全树:“你们乡的粮食亩产量有多少斤?”

  未全树说:“我们全大乡亩产量多数是五六百斤,小面积可达到七八百斤。”

  “社员一年能分得多少斤粮食?”

  “谷子分得到四五百斤。加上小春(小春作物,指农历十月播种的小麦、豌豆、油菜等农作物)和杂粮,全乡拉拢来算,一个社员平均分得六百多斤粮。”

  邓小平说:“少了,一般来说要八九百斤,包括牲畜粮要千把斤才够”。

  说完,邓小平又面对叶邦友说:“谈谈你们高级社的情况,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

  叶邦友汇报说:“新生高级农业社是由17个初级社于1956年元月合并而成的。全社有5600多人,1100多户;社里有5个管理区,32个生产队,生产队下面有作业组,全社有土地5800多亩。人平均1亩多地。”

  邓小平十分关心社员的分配情况。

  叶邦友回答:“谷子每人一年可分得500多斤,加上其他粮食,每人每年可分得600多斤。”

  “粮食不算多嘛。还要留饲料粮,人畜一年要留千把斤才够。”邓小平说,“你们的产量低了,能不能放点水田,多栽点小春,社员多分点小麦?”

  未全树说:“冲田不能放哟!”

  农民出身的邓小平显然是个内行,他说:“冲田不能放,就放田嘛!应该把现有水田产量提高一点,小春多增加一点面积,让社员多分一点粮食嘛。”

  邓小平转身问叶邦友:“社里喂了多少头猪?”

  叶邦友说:“全社喂的公有猪、私有猪加起来共有5100多头。人平均近0.9头猪”。

  “看起来你们这几年养猪事业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还不算多,要争取发展到一人一头猪或是一头多点猪”邓小平提出了要求。

  邓小平又问:“你们社有好多堰塘,兴修了哪些水利?”

  叶邦友说:“堰塘不多,新修的山湾堰塘更多,全社有108个堰塘,其中山湾堰塘就有54个。”

  “你们的植树造林搞得不好,没有什么树木,要下点功夫搞绿化”邓小平说。

  邓小平提出:“去看几户社员行不行?”

  大家表示赞成。

  这样,邓小平一行来到中农社员郭士元家。

  郭家坐落在高级社办公室附近一口新修的山堰塘边,路过山湾堰塘田坎时,叶邦友介绍说“这就是我们才修起的山湾堰塘。”邓小平点点头。

  到了郭家,郭士元不在家,邓小平问郭的老伴:“你们一年分得好多粮食?”

  郭妻回答说:“每人分得到五六百斤”。

  然后,邓小平径直来到郭家的猪圈看他们家喂养的猪,郭家猪圈里喂了两头七八十斤重的白毛黑眼圈猪。

  邓小平看后诙谐地说:“金丝眼镜,金丝眼镜。” 又问道:“这两头猪一天能屙多少粪?”

  “一天能屙一挑粪。”

  邓小平听后连声说:“小氮肥厂,小氮肥厂。”

  临走时,邓小平对郭妻说:“老大娘,麻烦你了,我们走了。”

  随后,邓小平一行又前往王祖和家。

  路上,邓小平一边走一边问未全树全大乡高梁、油菜、花生的亩产量,未全树一一作了回答。邓小平还问滕恒和鸡蛋的价格。

  这时,邓小平看见一老年妇女坐在门口绩麻线,他即对随行人员说:“泸州出大曲酒,隆昌出夏布。”邓小平走上前去问:“老大娘,你一天能绩多少麻线?”

  “能绩两把二两。”

  “绩一两麻线能卖多少钱?”

  “一两麻线卖得到一角把钱。”

  邓小平还问:“你绩麻线一天赚得到好多钱?”

  “只赚得到点油盐钱。”

  到了王祖和家,邓小平又问起一年能分多少粮食,又看了喂养的猪。当看到猪圈边放着一个大缸,里面装着王祖和刚从水田里捞回的青浮萍时,邓小平问:“捞这个东西做啥子?”

  王祖和说:“喂猪。”

  邓小平高兴地说:“浮萍能喂猪,好哇,多喂猪,有肥料。”

  参观完两户社员,邓小平回到办公室大门口,未全树、叶邦友等请邓小平到办公室休息,邓小平摆摆手说:“老滕呀,你们隆昌是个好地方。就是光秃秃的,没有什么树木,要植树造林,要绿化”。

  五点多钟,邓小平结束了这次视察离开隆昌。

  就在邓小平走后的第二天,隆昌县委作出决定,全县每人植树10-15棵,并在富泸公路、成渝公路和泸隆公路两旁掀起了植树高潮。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5日 16:29 来源:人民网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