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互联网思维工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你现在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

  现在你知道自己位于哪个框架中了吗?如果你在框架1,是一个成就卓著的人,却用头衔和办公室的大小来衡量成功,那么你应该对你的未来负责,认识到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老板在主宰你的未来。

  框架1的问题在于,只有公司良好运转,你才能更好地发展。像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或贝尔斯登银行(Bear Stearns)这样的公司也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如果你是这种公司的明星员工,那问题就出现了。2012年,曾经声名显赫的杜威路博律师事务所(Dewey&LeBoeuf)倒闭,在那里勤勤恳恳工作的律师们不管多么出色,照样失业,陷入经济困境,只能急急忙忙去找工作谋生,还要设法逃避指责。

  即使不考虑极端的例子,每个员工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司的摆布。你的晋升是公司的决定,公司把你安排到它指定的地方,让你做它觉得最适合你的工作。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一个矛盾:雇主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公司最有利的,但对雇员却不一定是最好的。

  也许你正处于框架3。我们都有过怀才不遇的时候,但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绝对是件危险的事。让你产生这种情绪的情况很多:也许你觉得自己够资格,但晋升的机会却与你无缘,而且你觉得那个被提升的人远不如你。你不能只看着别人爬上去,或等着他们跌下来,你要做的应该是弄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然后奋起直追。但是我也发现,如果你一边跑一边回头看别人在哪儿,你是跑不快的。

  记得我加入eBay的时候,公司只有几百人,很多人觉得公司已经够大了。但我告诉他们,公司要么扩大要么缩小,而要成功就得不断壮大,重要的不是回首过去而是展望未来。我离开eBay的时候,公司的雇员超过了1万人。

  我想很多创业者都处于框架2中,当公司被收购的时候,他们很少能转移到框架1,更多的是转移到了框架3。他们觉得情况不像之前自己开公司时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他们常常抱怨大公司工作效率低,做事死板。

  在兼并与收购案中,收购方接收的不仅是产品,还有客户和员工,所以他们会尽力挽留原公司的创始人,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提供额外的补偿、奖金和新公司的股份,但是对一些创业者来说,无论他们是否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这些条件都远远不够。经济上的激励与他们失去的控制权及自由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很多人把待在新公司的时间看作“机会成本”,很快就会点燃东山再起的热情。我认为他们也不是故意这样做,这是创业者的惯常行为,很多创业者会选择离开新公司,重回框架2,在框架2中他们才觉得有主动权。

  有时候,一些被收购公司的员工们会产生“移植排斥反应”,他们看到那些新来的人业绩不如自己,却能够享受特殊待遇,公司发展也由他们说了算,嫉妒之心便随之产生。这些新来的人常常让被收购公司员工的日子不好过,他们增加公司的规章制度,因此造成冲突。例如,当eBay收购PayPal(贝宝公司)的时候,我在要保留哪种文化的问题上左右为难。要不要换公司徽标?要不要按PayPal原来的做法给员工提供免费的伙食?(我们一方面继续提供免费的伙食以留住PayPal所有的员工,另一方面又给eBay的员工增加补贴,以力求公平。)但是,结果还是没能做到绝对公平,很多PayPal的经理在过渡期离开了公司。后来,当eBay收购Skype、Shopping。com(一家网购网站)和StubHub(一家门票转让、交换网站)的时候,公司决定让这些被收购的公司保持相对的独立,让它们自主发展。同样,salesforce。com在收购Radian6(一家社交网络监测公司)和Heroku(一个支持多语言的云平台)时,允许它们相对自主地经营,这样不仅能够保持他们的创业激情,也留住了人才。

  有的创业者很高兴能有机会到更大的公司工作,我最近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把公司卖给了雅虎。但是,很多创业者经常是合同一到期就选择离开,不是因为新公司不好,而是因为他们更乐于做自己的事,只有回到框架2中他们才能有更多的个人成就感。

  另一种工作偏执情绪源于一份工作做得太久,雇员开始觉得越干越没意思。要避免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雇员增加新职责,分配新任务。进入框架3 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怎样走出来。同框架1一样,框架3中的人把掌控权交给了他人,总想让他人对你的成功与否负责。然而,这种世界观与当今的现实格格不入,在今天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自我成就的主宰者,如果你在框架3里,你就应该积极寻找新灵感,让自己干劲十足。

  也许你在框架4中,具有创业精神,正在绘制自己美好的人生前景,目前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或许你觉得公司给你的报酬太少,不能体现你的价值。你有目标,但还没逐一实现。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的价值,但别人却不这么想,简而言之,他们没有完全认识到你的价值。

  自信可以让你志存高远,但是如果他人不和你合作,或者你的能力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你就难以成功。你需要更深入地审视你的技能,认识到是什么造成了你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这时候导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他可以指出你怎样做才能实现目标。另一个选择是生活在两个框架之间,这样你既可以学习和发展进入框架2所需的技能,同时框架1中的传统工作又可以满足你基本的生活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科罗拉多州申请了一份信息技术工作,那是个好地方,工作、头衔和收益都不错,但公司的技术不够先进,与我一直想进技术前沿公司的目标相悖。我告诉妻子,为了全家人可以在博尔德住上更好的房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会接受这份工作,但是我不确定依靠中规中矩的工作,能否实现自己的抱负。我那时甚至有些抗拒处在框架1中。我们最后的决定是,这份工作的待遇虽好,但不值得我把自己束缚在这家公司中。然而,假如当初我接受了那份工作,我就会采取混合型的临时策略。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11:50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