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用互联网思维工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三章 打破现状,拥抱变化

  我一直以来都乐于做导师。上学的时候,当知道自己成为职业棒球手无望后,我就想做教练或教师,这两种工作都可以指导他人。刚工作的时候,别人给我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他们比我早进公司,为我提供了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在我有了一定的职业资历之后,人们开始来寻求我的指导。在eBay,一些同事想知道如何提高领导技能,我就召开了“炉边谈话”会,探讨人生价值观和志存高远的重要性,我发现他们最想知道的还是如何能让生活更充实。

  他们既想好好工作,也想生活得更充实,避免白白浪费了那些本该和家人共处的时光。人们需要的不只是挣更多的钱,他们还需要生活得有意义,但他们的工作给不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我花了大量时间思考工作出了什么问题,是什么让人们对工作不满意,以及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框架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成果,在你重新规划你的职业与生活时,我希望它能为你提供一个模板。

  下面的这个框架图列出了具有不同工作观的4类人:尽忠职守的公司人,自我命运的首席执行官,幻想破灭的员工和雄心勃勃的创业者。

  框架图(略)

  建议:重新评估你的价值定位,搞明白为什么你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你的现状不一致,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

  随着工作场所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框架1(“尽忠职守的公司人”)并不多见,恰恰是因为靠得住的公司也是凤毛麟角。框架2(“自我命运的首席执行官”)是很多人想要的“理想工作”状态,不需要依靠公司,不受公司设施的制约。因为大多数公司的发展趋势显示职业安全感已不存在,无论今天还是未来,要想成功你就必须拥有这样的心态,这是创业时代通往真正安全感的道路。框架3(“幻想破灭的员工”)是框架1的对立面,这样的人不仅为“老板”工作,而且把个人幸福和实现自我的责任都推到老板身上。框架4(“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是框架2的对立面,这种人了解并珍视个人自由,但尚未获得成功。

  我的职业生涯就是从“尽忠职守的公司人”(框架1)到“自我命运的首席执行官”(框架2)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些天或某几个星期,我也会在框架3中。例如,在昆腾公司,我被提升做信息技术主管,这是我两年内的第二次升职。然而我觉得我的职位和我的工作不相符,在昆腾这样规模的公司做信息技术主管应该有副总裁的头衔,相当于首席信息官。尽管头衔与实际工作不一致,我还是高兴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对我来说这提升了一大步。之后,我们接收了数字计算机公司(Digital Computer)的磁盘驱动器业务—一笔价值10亿美元、需要调用几万人的大项目,我受命主持这个规模巨大的整合项目,非常具有挑战性。我制订出了一个有一定风险的计划。董事会开会讨论时,一位资深的专家认同了我的方案。老板对我说,如果我拿下这个项目,我肯定可以晋升为副总裁。这个项目进展得非常顺利,项目完成的时候老板说了声“谢谢”,给我的团队和我本人发了一笔奖金,还说了一句“我希望明年能给你升职”。走出老板办公室的时候我就进入了框架3的状态,大失所望。我认为自己当初得到的许诺是只要我完成了这个规模大且有风险的项目,我就能得到晋升,然而我收到的只是一点儿表扬和“你还不够格”的暗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猎头的电话,请我到海湾网络公司做首席信息官。几个月后我接受了那份工作,离开了昆腾公司。

  当我在Thomas-Conrad公司担任产品经理时,我处于框架4中,这一点我非常肯定。我明白刚刚接手一份新工作时,由于方法和经验都不足,想做好它确实不容易。你的经济条件拮据,连理个发都要“货比三家”。(我在IBM公司转做白领的时候就经常这样,因为做计算机安全工作与保安不同,没有加班费和其他补贴,只靠基本工资生活。工作的调动让我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但当时我的经济状况却一落千丈,我只能在晚上和周末到百货公司打零工来补贴家用。)在去Thomas-Conrad公司做产品经理之前,我已经干出了一些成就,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拥有了更大的讨价还价的资本,但是我从来没做过产品经理,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我在IBM工作时的同事,他了解我过往的成就。他之所以愿意聘请我,看中的不是我在产品管理方面的技能,而是我的工作理念。那时候我在框架4中,我努力工作,快速提高技能,以便更快地胜任工作。辛苦工作了6个月之后,我进入了框架1,我工作得很愉快,并且成绩卓著。遗憾的是,那年年底首席执行官离职了,公司创始人接替了他的位置,他对我说,我是公司里工资最高的雇员,所以几年之内不会给我加薪了。那时我的4个孩子还小,我的工作业绩斐然、工作能力游刃有余却得不到公司对我的认可,我又回到了框架3,感到不被赏识,很不开心。最后,我在这个城市找到了一份工资更高的产品经理的工作,但由于Thomas-Conrad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极力挽留我,我回绝了那个诱人的职位。然而我承认,当时我并没有真正走出框架3,回到框架1。1年后,我最终离开了这家公司。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11:50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