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官德》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 先要跨越“亲情”关

  亲情,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亲情之间,有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绵绵不绝,不离不弃,爱其强而容其弱。还有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戚之间的情愫。人是感情的动物,亲情又是人类所有感情中最原初、最本真的一种。人的社会关系中有一大部分靠血缘来维系。所以在“公”字面前,要跨越亲情关很难。

  在中国封建政治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外戚专权。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在历史上很多次的皇权交接和皇权行使过程中,皇帝因年幼、多病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实际处理政事,就常由太后帮助听政视事。皇太后如何来掌管国家大权呢?其他人她不放心,于是就会找来父亲、兄弟、甥侄等等有亲情关系的人来掌握各种权力,时间稍长,坐地为大,逐渐就成了外戚专权。这是典型的以亲情来干扰政权,其结果大都是昙花一现、好景不长,甚至最终落得满门诛连、人人受害。如汉朝的吕氏、窦氏等,唐武周时,满朝政要皆为武氏,杨国忠因为杨贵妃而成为宰相,后来魂飞马嵬坡。政权运行终究还是要回到正常的权力分配规律中,而不是以亲情为核心。

  隋唐以前,官员任用讲究出身、门第,实际上就是在权力分配中过分强调血缘、亲情关系,这种政治制度直接产生了社会腐化和对政治秩序具有极大干扰作用的家族门阀,严重影响到社会进步和政治清明。

  即使废除了世袭制等以亲情为基础的政治权利运行制度,在现代政治体制中,亲情仍然会对官员的权力行使产生重要的干扰作用。孙中山先生倡导“天下为公”,并在三民主义的革命旗帜下,团结了一大批志同道合而不是有血缘亲属关系的革命同志。但是民国仅仅运行了38年,到1949年解放前时,本来奉行以“三主义主义”治天下的国民政府,竟然又演化成了“四大家族”的天下。伟大如毛泽东者,虽然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都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亲情与为国为公之间的关系,但在其人生的晚年,也对周围的人很难信任,转而倚重毛远新和江青等人。可见要真正超越亲情难度有多大。

  亲情是每个人都不可能回避的,官员当然不能例外。为官要跨越亲情关,是指官员要正确认识官员的“为公”和亲情的“为私”之间的关系、性质,有一个正确的区别。历史上的诸多事例,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也证明,这一关并非不可跨越。而且,跨越之后,就可以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成为人民爱戴的好官。

  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超越亲情,先后牺牲了7为亲人。建国之后,国家安定,本来已没有太多牺牲生命的危险,但他却决然地决定将毛岸英送上朝鲜战场,结果又不幸牺牲。当请示他要不要将毛岸英的骨灰送回国内时,他说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和境界啊!

  对于官员如何正确处理亲情,周恩来曾有一段话,他说:“对亲属,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一个领导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而他自己,在对亲属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彻底超越了亲情对自己的羁绊。

  官员跨越亲情关要重点克服的一个难点,是对待子女的问题。父母对待子女,本来是应该有伟大的父爱母爱。但是,且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溺爱。对身为官员的父母而言,不能将这种爱带到工作中来。利用手中权力,假借公共资源,为子女谋利益。当前社会中,流行着诸如“官二代”、“拼爹”、“啃老”、“我爸是某某”等词语,子女不凭借自身的努力而依靠父母的帮助和荫护来生活,而这种情况又有很大一部分出现在官员家庭中,从侧面反映出很多官员做事不能出以公心,而是想方设法徇情枉法,其结果只能是毁了孩子,害了自己。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29日 15:42 来源:光明网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