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3 走出韶山冲

毛泽东的父亲,对毛泽东的成长,也是有重要影响的。毛泽东长到少年时代,追寻人生的意义,则是他孜孜以求的大事。这一点,在毛泽东与父亲日益发生的冲突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我第一次到毛主席故居那年,只有13岁半,那是1967年2月。我们八个同学用两个月时间,从家乡福建建阳徒步走到了韶山。其中三人脚走肿了,走不动了,搭过车;另五人完全是用双脚走到韶山的,我是五人之一。当我随着人流去参观毛主席故居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毛主席的家怎么这么偏僻啊,孤零零的,也不与村里其他房屋相连。

毛泽东怎么走出韶山冲?在我当时的心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毛泽东13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记账。要有怎样的机缘才能促使他走出韶山冲呢?

毛顺生有了两个儿子的时候,家里生活更加拮据。他不愿过固贫守困的日子,就离别妻儿走出韶山去当兵加入了湘军。靠着积攒起来的那点兵饷,几年后毛顺生回乡赎回了父亲毛恩普曾经典出去的田,又买进了一些田,使田产增加到了22亩,每年能收80担谷,日子渐渐宽裕起来。

毛顺生不只是带回了那些兵饷,还带回了山外的见识。他知道,湘潭有米市,生意红火,而韶山人有自食有余的稻谷,如果收集起来贩卖到湘潭的米行去,可以比种稻谷更赚钱。韶山不仅有稻谷,还有猪,还有牛,都是可以用来做买卖的。他就这么做了。

钱就这样生出钱来。毛顺生看到还有更多的生意可做,可是资本不够,他就学着湘潭商界的做法,自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用这种纸票把邻里乡亲的余钱收集起来去做生意。这生意不只是做买卖,比如做牛的生意并不是贩牛赚钱,而是把母牛买来“承包”给他人放养,养户获牛力、牛粪,主户获牛犊,再出售牛犊,或者把牛犊养大后出卖。他还在韶山冲外的米店入了股。在这样的经营中盈利了,他可以给购买他纸票的农户分红,这实际上已有“股票”的性质。村里人怎么能相信他呢,万一他亏本了怎么办?毛顺生至少有22亩田,这是他的不动产。只要这田产还是他的,不怕他亏本了还不了。加上毛顺生家一向信誉好,这些事就都做起来了。

这时的毛泽东大约还不很清楚父亲的忙碌是怎样改变了家庭的穷困,但父亲穷则思变,克勤克俭,勤于思索,精明能干,意志坚定,都对少年毛泽东有影响。他看到了父亲身上有四书五经里没有的学问,这些学问来自外面的世界,这是促使他想去看看山外世界的原因之一。

据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的记载,毛泽东说自己当时正在读一本名叫《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不知毛泽东对斯诺讲的——对《盛世危言》的主要印象——为什么是这些,莫非斯诺在记录或整理时遗漏了什么?因为《盛世危言》全书特别讲到,“师夷之长技”,购铁舰,造枪械,设海军,操陆阵,讲求战事,不如学西方倾力兴商务。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15:32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