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治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五)能

要义

能,能力。能力的范围很广,从精神到身体,从内在素质到外在表现,只要能够列出来的,都属于能力。在古人心目中,有三种能力最被看重,一为智,一为仁,一为勇,所谓“三达德”,达,通达,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领域都用得上。按照知情意划分,智对应知,这方面的能力以智商衡量;仁对应情,这方面的能力以情商衡量;勇对应意,这方面的能力以意商衡量。

关于什么是仁、智、勇,孔子有一个说法:“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意思是,仁爱的人不忧虑,明智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故事

※先蔑的两个朋友

晋国卿大夫先蔑(士伯)由于政治斗争失败,逃亡秦国。

晋国君主晋襄公去世后,因为太子还是个婴儿,有人主张拥立成年的公子为国君。当时有一位名叫雍的公子,是晋襄公的同父异母弟弟,住在秦国,被大夫们选中。前往秦国迎接他的就是先蔑。

有位大夫叫荀林父,觉得这种做法不合适,劝阻先蔑,说:“君夫人和太子都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到外国去迎立国君?这肯定行不通。你完全可以借口生病,推掉这桩差事,否则灾祸将降到你头上。如果一定要这么做,可以派一个代理卿大夫前往,你用不着亲自出面。这话我一定要跟你说明白,因为我跟你是‘寮’。所谓寮,就是一块儿做官,作为同僚,我岂敢不尽责任!”

先蔑不听。后来大夫们反悔了,他被装了进去,没法子,只好出走。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和财物都送到秦国,说:“这是因为同僚的缘故。”(《左传·文公七年》)

※子产的判断

春秋时有个诸侯国叫许国,曾经遭到诸侯讨伐。当时诸国率领军队前往的都是大夫,唯独郑国来的是国君。许国深以为耻,决心报复郑国。

于是许国君主许灵公到楚国搬兵,请求进攻郑国,说:“如果楚国不出兵,我就住在这儿不走了。”几个月后,灵公病死在楚国。

楚国君主楚康王说:“如果我们不攻打郑国,诸侯还会听楚国的吗?”便发兵进攻郑国。郑国是小国,虽然不是楚国对手,但也准备殊死抵抗。

大夫子产分析了楚王心理,认为当前天下政局趋向和解,楚国与晋国两个南北大国正在接洽和谈,各诸侯国也需要安定的生存环境,楚国在这个时候出兵郑国,不过是挣点面子。为此他对执政大夫子展说:“不如让楚王达到目的,这样天下的和局就容易到来了。小人的本性是以勇敢进行挑衅,通过制造祸端来显示自己。这就是主张与楚国死战的人的目的,他们考虑的是个人名利,而不是国家利益。怎么能听他们的话呢?”

子展接受了子产的意见,放弃了抵抗。楚国军队进入郑国,一路攻到都城,俘虏了9个没有来得及进城的郑国人。之后撤军,回国后安葬了许灵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不争而获

晋国的卿相赵简子刚死,还没来得及安葬,中牟城的大夫就率领兵民投靠了齐国。

赵简子的儿子赵襄子安葬了父亲,5天后起兵讨伐中牟。大军到了城下,还没有完成包围,“轰”地一下,厚重的城墙突然自己坍塌,形成了一段长达10丈的缺口。

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

部下大惑不解。一个军吏说:“主君率领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讨伐中牟人的罪行。现在中牟城自己倒塌,是上天行使正义,惩罚恶行,您为什么下令撤退呢?”

赵襄子说:“我曾听贤大夫叔向说过:‘君子不趁有利时机欺凌对手,不乘人之危逼迫对手。’让中牟人整修他们的城墙,等完工后我们再来决战。”

中牟人听说了这件事,深为赵襄子的道义所感动,放下武器,请求投降。

所以,《老子》说:“正因为不去争,天下才没有人能跟他相争。”(《淮南子·道应训》)

※让战鼓敲不响

楚王率大军向吴国进发。吴国派沮(ju三声)卫、蹷(jue)融两位大臣带着酒肉前去慰劳楚军。

楚国将军下令把他俩捆绑起来,杀了后用鲜血祭祀战鼓。楚人问:“你们出发的时候,进行过占卜吗?”

回答是:“进行占卜了。”

“占卜的结果如何?是吉还是凶?”楚人又问。

“吉利。”两人回答。

楚人笑了起来,问:“今天我们要用你俩来祭鼓,能算是吉利吗?”

“这正是吉利的原因啊!”两人说。“吴国派我们来到这里,为的是察看将军的态度。要是将军发怒,吴国马上就会深挖护城河、加高城墙;要是将军不发怒,吴国就没有必要搞得那么紧张,会放松戒备。今天如果你杀了我们,就等于给吴国发出信号,让吴国及早加强戒备和防守。我们这次占卜为的是国家,又不是为个人自己,杀了吴国一两个臣子而能够保住整个国家,怎么能说是不吉利呢?”

楚人望着他俩,犹豫不决。

两人又说:“如果人死了以后没有知觉,拿两个死人祭鼓又有什么用?如果人死了以后还有灵性,我们一定在两军交战时让楚国的战鼓敲不响。”

楚人胆怯了,没有杀他们。(《韩非子·说林下》)

※孟贲的选择

孟贲是古代著名勇士,有一次渡河抢先上船,船夫用木桨敲他的脑袋,孟贲瞪大了眼睛盯着船夫,眼眶都裂开了,头发和胡须一根根直立起来,吓得满船人纷纷跳到河里。

后来,有人问他:“生命和勇敢哪个重要?”孟贲想也不想地答道:“勇敢。”

那人又问:“高贵的地位和勇敢,你选哪一个?”“勇敢。”孟贲看着他的眼睛说。

“要是换了财富呢?”那人还是不甘心。“勇敢。”孟贲嘴中迸出的仍旧是那两个字。

生命、地位和财富,是人人都追求但又难以得到的东西,但都换不来勇敢。这就是孟贲之所以能够威慑三军、镇服猛兽的原因啊。(《尸子》)

※平民之怒

战国时期,秦国想吞并安陵国,派人去见安陵国君主,提出用方圆500里土地换取安陵国的国土。安陵君不愿意,派唐睢(sui一声)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睢说:“秦国已经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这两个大国,而安陵国却凭着区区方圆50里的土地保存下来,这是因为安陵君是个长者,我不忍心用战争对付他。现在我给他10倍的土地,让他扩大领土,可安陵君却不答应,这不是小瞧我吗?”

唐睢说:“不是您说的那样。安陵国的土地是安陵君从先人那里继承来的,也必须守住它,纵然面对1000里土地也不敢换出去,别说是500里土地了。”

秦王大怒,厉声问:“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没有。”唐睢摇摇头。

“好,我告诉你。”秦王说,“天子发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唐睢问:“大王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嗤地一笑,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甩掉鞋子,用自己的脑袋撞击地面罢了。”

唐睢瞧了秦王一眼,说:“大王说的,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候,慧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gui一声)的时候,白色的亮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在殿堂上搏击。这3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出类拔萃之辈,他们心中的怒火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显示出征兆了。要是加上我,就是4个人。如果我发怒,必将在这里倒下去2个人,血流5步。届时天下人将穿上白色的衣服表示哀悼。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说罢,唐睢拔剑站起身,双目紧紧盯住秦王。

秦王面现怯意,挺身长跪,向唐睢道歉说:“先生请入座,哪里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知道了,韩国和魏国拥有千里土地却灭亡了,而安陵国凭着50里土地竟然能够保全,仅仅是因为有唐睢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战国策·魏四》)

※孟尝君与门客

齐国孟尝君田文的一个门客,与他的夫人私通。有人看不过,这个门客吃孟尝君的穿孟尝君的,不思如何出力,反而伤害主人,也太不仗义了,便告诉了孟尝君,并建议杀掉他。谁知孟尝君竟说:“因为美貌而产生爱慕之心,乃人之常情,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把那个门客找来,说:“先生到我这里的日子不短了,一直没有能给您物色到合适的官职。卫国的国君跟我关系不错,我愿意给您出路费和车马,送先生到卫国谋职。”那个门客到了卫国后,很受国君的重用。

后来,卫国与齐国闹翻了,卫国君主打算策动各诸侯国一起讨伐齐国。那个门客去见国君,说:“臣听说齐国与卫国的先君,曾经杀马宰羊,立誓两国子孙不得相互攻击,有违背誓言者有如此马此羊。现在国君您这样做,就是违背誓言,欺骗孟尝君。请您立即停止行动,否则我将把自己颈项之血溅在您的衣服上!”于是卫国君主打消了进攻齐国的念头。

齐国人听说了这件事,赞叹道:“孟尝君可以说是善于处理问题了,所以能够转危为安。”(《战国策·齐三》)

※一头小牛

韩国君主韩昭侯派使者到县城巡视,使者回来复命。

昭侯问:“瞧见什么了?”使者答:“什么也没有发现。”

昭侯脸一沉:“怎么,就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吗?”使者低头想了一会儿,突然说:“南门外大路的左边,有头小黄牛在吃庄稼苗。”

昭侯不动声色地吩咐道:“不许把这件事泄露出去。”接着下达命令:“本来就有规定,当庄稼苗生长的时候,禁止牛马闯进农人家的田地,但官吏根本不把这个规定当回事,很多牛马进入农田,糟蹋庄稼。现在你们立即把闯入农田的牛马数量报上来,如果不报,将严加惩罚。”

不久,东门、西门、北门三个地方的报告都上来了。昭侯说:“还没有调查齐全。”命令再查。官吏们又仔细过了一遍,终于在南门外发现了吃庄稼苗的小黄牛。

官吏们大为震惊,深为国君的明察所折服。从此以后都战战兢兢地守着自己的职责而不敢有丝毫松懈。(《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破釜沉舟

秦末,天下造反,各路英雄纷纷打出战国时期六国旗号,自立为王。

秦军打败了赵军,将其围困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赵军危在旦夕。楚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曾为末将军,率军前去援救赵国。

大军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北)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到了第46天头上,项羽去见宋义,说:“大军应该立即渡河,楚军在外,赵军在内,里应外合,可大破秦军。”

宋义说:“不是这样。想要拍死叮在牛身上的大虻(meng二声)虫,就不能担心伤害到旁边的虱子。现在秦军与赵军交战,如果秦军战胜,定成疲惫之师,我们可以趁机打败它;如果秦军不胜,被赵军拖住,我们向西进攻,可以消灭它。因此不如让他们两家互相斯杀。”他瞥了项羽一眼,又说:“要论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上阵厮杀,我宋义不如你;要论坐下来运筹策划,你项羽就不如我了。”

接着,宋义下令杀掉那些不遵从他的命令的人。

他又派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去做国相,设酒宴大会宾客,为儿子送行。而士兵却在风雨中忍饥受冻。

项羽说:“在应该奋力进攻敌军的时候,却说什么‘等秦军疲惫了再动手’。以秦军目前的强大实力,势必会消灭赵国。赵国被灭,只能加强秦军,哪里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以利用!现在,楚国倾全国的力量来援救赵国,所有的军队都掌握在宋义手里,国家安危在此一举,而宋义心里只有他的儿子,全然不顾士兵的疾苦,他不是贤良的臣子。”说罢,项羽走进军帐,砍下了宋义的头颅。

众将都表示服从项羽,拥戴他代理上将军。楚王得到报告,任命项羽为上将军,统帅楚军。

项羽派出2万楚军渡过漳水,援救巨鹿,没能成功。于是项羽率领全部人马渡河。到了河对岸,项羽下令将所有渡船都沉到水中,把做饭的大锅和吃饭的瓦罐全部砸烂,连栖身的房子也一把火点了,每个人只带3天的口粮,以此举来表示与敌人决一死战、绝不后退的意志。

楚军与秦军激战。巨鹿城下前来援助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但没有人敢加入战斗,都在壁垒上观望。只见楚国兵将无不奋勇当先,个个以一当十,杀敌的呐喊声惊天动地,看得人胆战心惊。终于,秦军被击溃了。

项羽召见各路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后,不由得跪在地上,挪动着膝盖去见项羽,大家都低垂着头,没人敢抬眼观望。这一战使项羽成了各路诸侯的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舍命救民

东汉桓帝时,盗伙聚众数万攻打州郡。朝廷派韩韶到嬴县当县令。盗贼听说他很贤能,便互相告诫不进入嬴县境内。其他县的流民一万余户逃到嬴县,韩韶开仓赈济。主管粮仓的官吏反对这么做。韩韶说:“能够使躲进山沟和山谷里的人活命,因此而被处死,我也会含笑入地的(“长活沟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郡守一向知道韩韶的名声和品德,没有给他处罚。(《资治通鉴·卷53》)

※梦中杀人

曹操经常说:“有人想谋害我,我就会心跳。”

一天,他悄悄安排一个侍从身藏利刃接近自己。曹操事先跟这个侍从说好,当卫兵捉住当他的时候,一定不能说出真相,不仅不会被杀头,还能得到重赏。侍从相信了曹操的承诺,带着刀走过来。曹操说“心跳”,卫兵上前捉住他,砍了他的脑袋。服侍曹操的人真的以为他能够凭籍心跳来预测谋害,即使有人想暗杀他也不敢下手了。

曹操时常叮嘱身边的人:“我睡觉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要随便走近我,否则会被我伤害的。我有一个习性,只要有人近前,我拿起刀就砍下去,自己一点也不知道,所以你们要特别小心了。”

一天,曹操假装入睡。一个平日宠信的近侍,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把被子给他盖上。曹操一跃而起,一刀将他砍死,然后又躺下来继续睡觉。从此以后,每当他睡觉时,再也没有人敢走近他的身边了。(《世说新语·假谲》)

※三分天下

东汉末年,刘备造访诸葛亮,跑了三趟才见到,询问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诸葛亮说:“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天子以命令诸侯,此人确实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时三代,地势险要,民心归附,贤人能人都为他效力,此人可以联盟但不可以图谋。荆州,北临汉水、沔水,南接南海,东连吴、越,西通巴、蜀,这里正是用武之地,而且它现在的主人刘表不能守卫,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将军您建立功业的资本。益州,四周地势险要阻隔,中有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它现在的主人刘璋昏暗懦弱。益州的北边是汉中的张鲁,百姓殷实,国家富足,却不知珍惜,智士能人都盼望得到明君。将军您是汉室后裔,信义闻名四海,如果能横跨荆州和益州,据守险要,安抚戎人和越人,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那么霸业可以建成,汉室可以复兴。”

刘备说:“好!”(《资治通鉴·卷65》)

※思念

西晋凉州守军听说晋王室遭到匈奴人建立的刘氏汉国的围困,派将领韩璞率军前往援救。军队行至南安,被多支羌人部族截断去路,双方相持一百多天。晋军箭尽粮绝。韩璞把拉车的牛杀了犒劳兵众,流着眼泪大声问道:“你们思念父母吗?”士兵们齐声回答:“思念。”“思念妻子儿女吗?”回答:“思念。”“想活着回家吗?”回答:“想。”韩璞又问:“愿意听从我的号令吗?”“愿意。”应声如雷。于是韩璞擂起战鼓,士兵大喊着冲向敌军。羌人大败,被斩首数千。(《资治通鉴·卷90》)

小结

能力使人敬佩,是建立威望的有效途径,所以韩昭侯、曹操费尽心机,不惜通过弄虚作假来显示自己超人的能力。放在现在,这种做法可以归入作秀、包装的范围,属于公关技巧,无可厚非。其实人人都具有放大自己能力的冲动,区别只在于自觉还是不自觉,只在于放大的程度。韩昭侯和曹操就属于自觉,而且有点过。过了就容易露馅,遭到曝光,被人笑话,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最好还是练就真本事,硬碰硬,在自然的流露中赢得威望。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6日 13:12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