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领航中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篇 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08年10月29日至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陕西省安塞县调研和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可靠的先锋力量 坚实的组织基础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比2010年增加233.3万名,增长2.9%;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02.7万个,比2010年增加13.5万个,增长3.5%。各项数据表明,近年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为党的事业提供了可靠先锋力量;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不断创新,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争科学发展之先 创社会和谐之优

  从2010年4月开始,“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各地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各地认真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各地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积极做好基层党组织组建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开创了新局面,一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得到普遍推广。

  培养造就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自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人,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1/3以上,培养造就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为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制办、教育部等单位于2012年7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推进

  统计显示,全国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和党员已达到相当规模,2010年底共有党员350多万名、党组织近30万个。到2010年底,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企业99.6%建立了党组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96%建立了党组织。

  夯实党组织凝聚党员群众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对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基本完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专门成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加强对远程教育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在中央高度重视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密切配合,从2003年起,历时8年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68万个基层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成为增强党性的大熔炉、砥砺品质的大学校。

  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

  各级党组织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党员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党的肌体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2009年,中央办公厅印发《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动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从2009年起,用五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各级党组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一些地方党组织在农民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分别探索出了以流出地管理为主、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三种管理模式,紧紧抓住流动党员管理这个关键,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直接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党内表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关怀帮扶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党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得到更好保障。

  积极推进党内表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扩大了党员群众参与度。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把时代的召唤作为第一信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4550多万党员自愿交纳97.3亿元“特殊党费”,支持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

  凝聚千百万共产党员大爱真情的“特殊党费”,跨越万水千山,全部划拨给了地震灾区。

  二、大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坚持不懈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间,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先后组织召开了省区市、中直和中央国家机关、高校、全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对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出部署。2008年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后,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央组织部在中央党校、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延安干部学院等连续举办司局级干部和优秀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各地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贯彻民主集中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改进领导作风为重点,坚持不懈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正确用人导向。各地各部门引导广大干部苦练内功,按党的要求为官,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办事,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情感贴在民心上、作用拧在求实上、成绩记在集体上。

  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

  2011年10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准考实干部的德。各地突出坚持把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贯彻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干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各方面。

  推进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

  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从2011年起到2012年7月,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进行集中换届。各地把换届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化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认真落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三项关键措施,优化领导班子来源经验年龄结构,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实现了“形成好报告、选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的目标。

  加强领导干部关键岗位重点管理

  2009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委书记选拔任用程序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县委书记20条重点管理举措。2010年,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第一次从中央层面对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下发专门文件。201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管理的若干规定》。各地按照中央提出的重点管理方针,扎实推进对市党政正职、县乡党委书记、党委组织部长等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创新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干部重点管理工作机制。

  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

  2009年,中央出台《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对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印发《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从理论培训和党性锻炼、实践锻炼、选拔机制、从严管理监督等方面作出部署。各地按照“重在培养、同样使用、动态管理、优进绌退”方针,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坚持标准抓选拔,强化党性抓培养,突出重点抓管理,好中选优抓使用,一大批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充实进后备干部队伍。

  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

  扎实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建设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领导集体。建立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加强对培养选拔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得到新加强,注重选拔配备少数民族干部,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继续从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党外干部选人用人方式有了新举措,探索实行了“培训+考察”等党外干部选人用人新方式。

  大力推进干部交流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锻炼干部,选派干部援藏援疆援青,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国家重点工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信访岗位挂职锻炼,选派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到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革命老区挂职锻炼,选派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加强老干部工作

  按照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要求,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方式,着力提高离退休干部待遇保障水平,努力让老同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为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关心、爱护老同志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2011年,中央办公厅印发《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对未来十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改革纲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呈现新气象。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视线向基层聚焦,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

  以组织调训为主、干部选学为辅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完善,干部选学从无到有,迅猛发展,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在100多个部委全面展开,省区市干部选学向市县延伸。网络培训蓬勃发展,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网络干部学院开通运行。

  三、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全面规划

  中央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09年12月颁布实施《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为全面深化改革画好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在逐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上迈出了新步伐。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自下而上探索与自上而下推动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稳妥把握改革、精心操作改革,保证改革有序顺利推进。

  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

  为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组织部在广泛试点基础上,于2006年7月专门印发《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并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中普遍运用。党的十七大以来,按照中央部署要求,进一步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和地方、部门、年度考核办法。“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有机联系、相互配套,形成了更加完备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加大

  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突出岗位特点,合理设置资格条件,增强考试测评的针对性实践性,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进一步拓宽了选人视野,促进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

  探索规范任用提名,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不同情形,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不同情形,对组织、群众、领导干部、干部个人不同主体推荐提名方式、程序作出规范。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按照代表性、知情度和相关性原则,合理确定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人员范围,“让知情人投知情票”。考察中多方听取意见,普遍实行干部考察预告、考察对象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推行干部任用票决制,实行党委全委会票决下一级党政正职人选制度。

  初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选拔链”

  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

  建立面向基层一线录用公务员制度,从2012年起,中央机关公务员招录计划中,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全部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完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到条件艰苦地方、关键岗位或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在基层培养,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初步形成。

  出台实施“四项监督制度” 深化选人用人监督检查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出台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打造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监督链条,为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风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化武器。

  干部监督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加强

  中央组织部和31个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全部开通“12380”举报网站,形成了信访、电话、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和宣教窗口。严格实行立项督查,加大直接查办力度,强化追究问责,敢于动真碰硬。对典型案件及时通报,做到通报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

  2009年,结合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专项治理拉票问题。2010年,集中整治买官卖官问题。2011年,开展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工作,坚持教育在先、警在先示、预防在先,提前谋划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肃教育、严格监督、严厉查处、严加考核的“六严”措施,设置“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高压线”,采取重点督导、巡回督导、巡视督导、现场督导等方式多批次、不间断对地方各级换届风气进行督查督导,基本实现了风清气正的目标。

  开展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

  自2008年起,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全权委托国家统计局及其直属各级调查队独立进行。调查采取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全国31个省区市、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和中管企事业单位实施调查,每年调查近8万个样本,涉及2.2万个单位。调查对象既包括党员干部,也包括基层群众。调查内容重点是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及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评价、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评价。五年来,满意度各项指标连续四年全面提高。

  民意调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在党内外产生良好反响。

  积极运用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以及组织工作宣传。

  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确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

  2003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深刻阐述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人才协调发展”,这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

  我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工作蓬勃发展,人才发展步入新境界。党和国家爱才、识才、用才、聚才,造就了一支支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探索了一条条人才工作的创新路径,奏响了一曲曲人才强国的时代乐章。

  全面部署和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02年,中央批准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03年12月,在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组织领导。

  2003年5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加强人才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此后,中央多次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研究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和党章,标志着人才工作提升到了党和国家最高战略层面。

  2010年,中央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十几年我国人才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已经完成我国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科学人才观日益深入人心

  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人才观。当前,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等新思想新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等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很多党政“一把手”的心中,人人皆可成才、人才以用为本等观点,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到一个整体推进、优先发展的新阶段。以人才发展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兴国的重大方略和重要经验,人才工作成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

  截至2010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占人力资源总量的11.1%,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6%。以航天科技人才为代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为1.186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116.8万人,786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全国累计有1.2亿多人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全面实施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已经全部启动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累计引进279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即“万人计划”),决定用十年时间重点支持1万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在“千人计划”等工程带动下,各地掀起了引进海外人才的新一轮热潮,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万人。

  人才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

  中央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文件,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人才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个副省级城市,97%的地级城市、90%的县(市、区)都编制出台了人才发展规划。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18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规划编制工作都已完成。以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为龙头,上下贯通、衔接配套的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自上而下有了“路线图”。

  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004年国家颁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建立中国“绿卡”制度。

  人才特区建设方兴未艾

  作为创新人才政策的“实验田”,人才试验区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2011年3月,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等中央和国家机关15家单位与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意见,提出13项特殊措施,支持中关村全面建设人才试验区。与此同时,天津滨海、上海浦东、武汉东湖等地也先后启动人才试验区建设。

  大力实施区域人才战略。

  党管人才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开始了对党管人才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央率先垂范,以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和发展眼光谋划和推进人才工作,迅速把人才发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五、时代先锋 人民公仆

  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勇挑重担、忠于职守,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他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范。

  奏响为油拼搏、创先争优时代强音--大庆石油公司

  大庆油田党委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坚持科学发展,永续大庆辉煌”为主题,坚持“旗帜”标准,体现“旗帜”要求,发挥“旗帜”作用,着力在“创”、“争”上下功夫,在“先”、“优”上见实效,推进实施《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激励油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年产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中建功立业。三年来,大庆油田通过创先争优实现了“原油持续稳产有新成果、整体协调发展有新局面、构建和谐矿区有新气象、党组织建设有新提升”,奏响了为油拼搏、创先争优的时代强音。

  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

  几十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发展,从本村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新格局,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之路,是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是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之路。华西的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的真实写照。 

  60年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杨善洲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如今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这是杨善洲一生为民的形象写照。我们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这是一位领导干部用毕生守护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我们的“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种树书记”…… 

  永远留在小岗的“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在小岗村任职期间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46岁。当年村民摁红手印的挽留书,印证着他作为一名党员在群众中的印记,无法用数字度量的足迹牢牢烙入小岗村人的心坎上、映入千千万万个大众的脑海里……

  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

  王瑛同志生前是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正在重庆化疗的王瑛不顾医生劝阻连夜赶回南江,投身抗震救灾。她没日没夜地拖着重病的身体,下乡查看灾情,访民疾苦,监督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发放,查办违法、违纪案件。2008年11月27日,王瑛带着对未竟事业的牵挂和遗憾,永远闭上了双眼,年仅47岁。王瑛同志生前热情服务群众,关心群众冷暖,曾为农村贫困女孩黄霞一次掏出3000元的学杂费,并用自己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得到的2万元奖金,专户储存,分月按时寄给黄霞。被确认患肺癌晚期后,她在日记本写下10行同样的字--“写给儿子的话”,饱含着一位母亲的慈爱和眷恋。

  为党的事业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李林森

  李林森参加工作以来历经9个岗位,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身患绝症后仍坚持工作,直至燃尽最后的生命之火,年仅42岁。担任组织部长期间,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至死坚守为党选好干部、夯实基础的神圣职责。李林森是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4日 11:55 来源:党建读物出版社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