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领航中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一篇 思想建设与时俱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003年4月10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4月15日,胡锦涛同志听取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说,希望广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交出优异的答卷。他要求广东的广大干部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提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明确提出和阐述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

  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同志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各地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加大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开发力度。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载入党章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大会修订的党章在总纲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拓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2010年2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山西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加快从规模效益向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友好转变,完成了从“天灰水黑”到“碧水蓝天”的精彩转身。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重要讲话,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任务。

  2012年7月6日至7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强调,从现在起,到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 2007年3月,胡锦涛同志进一步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大原则。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11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各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

  全国各地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部署和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倡导和推动建立和谐世界

  2005年11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越南国会发表了题为《增进友好互信 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提出“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

  2006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加强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宣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2008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三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了活动。

  2008年2月至8月,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

  200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008年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

  中央政治局常委身体力行为全党作表率,举行专门研讨科学发展问题的集体学习,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009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

  中央领导同志深入联系点调研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为全党作表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动员大会。2008年10月至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到联系点调研指导,有力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丰硕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和共同行动。

  陕西省安塞县以“弘扬延安精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塞”为主题,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弘扬革命传统,推动科学发展,打造西部强县,改善老区民生”为实践载体,着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四川省江油市把“加快推进科学重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千家万户问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吉林省乾安县把“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惠民工程来抓,让广大农民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广东省增城市把“深化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作为活动载体,大力实施现代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等七大工程,区域经济出现了健康发展、协调增长的良好局面。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山东省桓台县以“城乡统筹、建设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县”为实践载体,突出解决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改造提升镇卫生院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获得了群众一致称赞。

  湖北省赤壁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围绕“科学发展新赤壁”的总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科学发展上水平、市域经济增实力、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明显成效。

  河北省怀来县围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京畿科学发展强县”的活动主题,新上一批产业化特色项目、兴办一批惠民利民实事、树立一批科学发展先进典型,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中央政治局带头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持之以恒、率先示范,带动全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进行了70多次集体学习。截至2012年2月,十七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的33次集体学习的时间及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国际、社会、军事、党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召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编辑出版专题理论学习读物,定期推荐学习书目。

  中央国家机关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举办了“部级干部历史文化讲座”。讲座举办10年来,已有2万余名(次)干部参加了听课。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班子积极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各地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江苏省许多农村建有并利用村史馆对干部和党员进行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利用多种形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

  对党员和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各地积极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一校五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充分发挥作用

  全面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实施这一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组织干部选修各种专业课程,提高了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国民教育体系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全党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10年6月,中央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党广泛深入系统开展党史学习活动;2010年7月,召开全国党史工作会议;2011年2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文件,提出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加强党史学习,各地积极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

  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全党广泛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和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持编写的《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在全党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地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武汉市有关部门主办青年干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大家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伟大成就和光荣传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4日 11:55 来源:党建读物出版社 编辑:阮玉秀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