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改革时代人物志》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朱清时,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因推行高校“去行政化”被推向了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4年来,他饱受失眠和压力的折磨,每天靠安眠药入睡,剂量是常人的两倍。“中国教改的土壤还不成熟,单靠一所高校实验去行政化,很难。”

2012年9月,南科大迎来新一批188名学生。朱清时曾用一道“小学生题目”难住了众多考生:7分钟,从1写到300,中间不许停止和涂改。

“最后发现,全国考生中只有6个人做到了。”他笑言,“做科研,需要头脑清醒,并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这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要素。”

在“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阶段,依然呼唤冲破牢笼的勇气,但仅仅“冲”和“闯”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的改革者,很难像35年前的先驱者那样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第一”,却必须处置更加复杂的利益格局,这需要更加科学缜密的改革智慧。

沉默,偶尔几声咳嗽,以及杯盖碰撞杯子的声响——这是徐克再熟悉不过的会场。那沉默中压抑着的,是改革的阻力。

2005年,徐克就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不久,开始推行一个全新尝试:免费为医院所在的辽宁省44个县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医生。

“基层医院水平较低,全国人看病都扎堆往大医院跑,这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一大原因。”他说。

可是,本院很多人想不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对咱们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消极抵制,当面顶撞,让徐克痛感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之难。然而,他没有退缩。

人们惊奇地发现,由于与基层患者和医护人员接触增多,医大附院的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尽管来看小病的少了,看大病的却多了,医院收入不降反升。

同一个难题,视野和思路一变,结果截然不同。

短短几年,徐克和医大附院以“医改急先锋”闻名全国。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改革者表达了共同的心声:生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使命就是开辟一条新路,为后人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只为此,我生无憾。

2007年,在《写给一百年后人们的信》中,柳传志写道:“改革开放以来,在我的眼里是几百年来中国历史最好的一段,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转折点,中国从此能好下去。”

现在,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热议仍在持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展现的堪比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力度,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几乎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重要经济理论研讨的83岁经济学家吴敬琏激动地表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回答了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一个很大的争论,就是我们改革要往哪一个方向走?”

“大环境越来越好。当初办企业,我要改革,领导不放权;现在倒过来了,政府主动为企业服务,给企业家‘松绑’。”早已退休的步鑫生依旧壮怀激烈:“假如有来生,我还会选择当一个改革者。”

风云再起,百舸争流,时代呼唤更多的改革者。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9日 14:23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