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百年新闻经典》丛书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总序

创新理论 精研一事 物我两善

刘梓良

对新闻消息、评论、通讯、摄影、漫画五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力求编写一部体现专业水准,揭示新闻实践活动规律,给人以启迪的《中国百年新闻经典》,无论从整体设计,作品标准的制定,还是资料的搜集等,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一、创新理论

如何梳理和编写一百多年来的五种体裁的新闻经典作品,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就作品来编选作品,还是努力找出新闻经典作品与记者综合素质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作为线索?如果按这样的创新思路来编写,那么,记者综合素质理论建构的基础是什么?为此,本人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科学建立新闻工作价值体系与有效提升我国新闻媒体传播能力研究》课题,为探索和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方法与理论的支撑。首先,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的研究摒弃了以往就新闻作品来研究作品,或就队伍现状来研究现状的单一、孤立的传统研究方法,着力体现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性。其次,在创新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把新闻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价值基础)、专业技能(价值能力)、职业道德(价值规范)、创新能力(价值成果)构成一个完整且相互联系的综合素质价值整体,建构了以新闻从业者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新闻理论框架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与新闻实践活动规律——活动主体、活动方式、活动对象、活动目的相统一,又与知识生产者的核心要素——学识、技能、道德、创新的综合素质相一致。

那么,该怎样来确立百年新闻经典的编选标准呢?概括地说,就是以“重要事件、典型人物、重大意义、深远影响”作为作品编选的主要依据。

(一)反映近百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现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要事件的新闻作品; 

(二)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的新闻作品;

(三)所报道的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具有给人以警醒、教育、激励、鞭策的重大意义的新闻作品;

(四)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开掘深刻、见解独到,能够揭示出重要事件的内在本质和典型人物的思想品质,引发理性思考,产生深远影响的新闻作品。

根据每类体裁所选定的篇目,每篇作品的编写内容包括:①作者照片;②作者简介;③作者综合素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创新能力;④作品;⑤点评。对每一件作品,从背景、特色、意义及影响等方面,逐项进行点评。通过对所选入作品的精当点评,揭示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及写作特色。

在此基础上,对搜集的资料,经过课题组的反复核实、查证,按照上述内容程序进行认真编写,最后由承担不同体裁的分卷专家,进行修改和审定。

二、精研一事

本套经典丛书,由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和北京惠博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策划。在确立上述编写思路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先后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等高校的20余名硕士生、本科生协助,历时3年多时间,查阅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各学生所在的校图书馆和新华社资料库、解放军画报社等单位的百余种图书、报纸、期刊和画册,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大量的作品中,遴选了1900—2011年的111年间的中国近现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初选作品。按照编选标准,经过专家的三轮严格细致的评审,最终选出消息作品75篇,评论作品68篇,通讯作品50篇,摄影作品115幅,漫画作品100幅。

由于在入选的解放前的作品中,有个别未署名的情况,因此,在作者简介的内容方面,只能空缺;也有在解放后入选的作品中,个别作者的某一方面的资料不够全面,经过多方查证无果,也只能留下遗憾。在编选的过程中,凡是能够查阅到的资料,我们竭尽所能去搜集;有的作者退休后已随家属移居海外,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想尽办法与之联系,把相关资料补齐。尽管课题组做了大量、艰辛的努力,但仍有缺憾之处。

本套经典丛书,尽管课题组花了近六年时间,可谓精心研磨、竭尽全力,但在一百多年浩如烟海的新闻文本里来选择“经典”,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免出现挂一漏万的情况。如有新发现,再版时作补充。

在“作者简介”“综合素质”“点评”中,课题组参考了一些学者、新闻工作者和被选入文本作者的相关文献,在此都尽可能地在文后的“参考文献”中做了列举,在此表示诚挚地感谢!如有遗漏者,在此深表歉意,再版时一并弥补。

三、物我两善

我们在搜集、整理和编写一百多年的新闻经典中发现,凡是达到经典标准的新闻作品,其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是优秀的。这就证明了一个真理:人品决定作品。人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作品的质量。就新闻作品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而言,新闻虽然来自于事实,但新闻不是“事实”的简单呈现: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运用什么方法来认识、挖掘事实的本质和内涵,传递怎样的价值主张与社会责任,通过什么样的创新形式来表现作品,这无不与新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在缺位或有欠缺任何一个素质结构的情况下,优秀的新闻作品是不可能产生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医生,首先必须具备专业领域的比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其次是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同时具有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高尚使命和悬壶济世的神圣责任。人世间的道理是相通的,要“物善”,必先“我善”。

作为编写者,在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的同时,每当阅读作者的综合素质、作品和点评,都会获得一种新的力量与启迪。在每一位作者的奋斗历程中,记录着他们的辛劳与探索的足迹;在每一篇优秀作品中,无论展现的是平凡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小事,还是作者笔下描绘的历史风云,既能使人从作品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折射出作者的学识、专业水准、社会责任和创新能力。我们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工作成就中,领略并享受着奋斗者的快乐与心灵和智慧的滋养。特别是对刚刚走向或准备走向新闻行业的年轻同志,这不仅仅是一部值得认真阅读的经典之作,它,更是一条通向事业的成功之路,也是人生的一座高高耸立的价值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编写百年新闻经典的过程中,运用综合素质理论与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联合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的培训,从2011年9月以来,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践再次有力地证明:无论是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有效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理论,不仅揭示了以人为本的实践活动规律,探索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纯杰同志,对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的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和本经典丛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做了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各分卷的每一位主编,无论是在学界、业界,不仅有着深厚的学养和理论功力,并且在工作实践上,成果颇丰。他们为本经典丛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北京惠博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孙丽同志,无论是在查阅和整理大量资料,还是协调有关专家评审、改稿的过程中,六年如一日,始终兢兢业业,扎实勤奋工作,这种勤奋和敬业精神,着实令人敬佩!计利红同志在担负培训中心办公室工作和肩负网站视频工作的同时,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本套经典丛书,编写的主旨既是对中国新闻行业百年来的最优秀作品进行精选、汇编,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百年的发展提供脍炙人口的新闻经典作品,同时,也为新闻从业者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启迪和帮助。

2013年8月

(刘梓良,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主任、博士,四川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17:03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雍莉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