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五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四、蓝天是个好东西,也是很贵的东西

在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前,“蓝天”对于北京是个相当稀罕的“物件儿”。对于全球瞩目的这次盛会从宣布将于北京举办之时起,有人便担心空气质量能否达标、交通运输是否畅通等问题。然而,随着大幕拉开,先前的担忧似乎成了杞人忧天。飘着朵朵白云的湛蓝天空让所有人感到空前的欣喜与幸福。

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实现环境的改变并不是天方夜谭。蓝天的确是个好东西,而要把天空洗净变蓝,代价也是昂贵的。

在奥运圣火于鸟巢熄灭前的那一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说,“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环保是本届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犹如改革开放三十而立的“成人礼”,特别是“蓝天”引发的思考,将国人对于环保的意识提升到了新高度。“环境与发展”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环境”和“发展”也形成永久的博弈。

优美环境,价值无限

近年来,财富增长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和幸福感的主要源泉,不惜牺牲环境也要先抓GDP就是这种价值观的表现。然而,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优美环境,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发展观示范课。据北京环境监测站统计,2008年8月,全月大气环境各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45%,奥运会期间更是下降50%,出现了14个一级天,为10年来空气质量的最好水平。湛蓝的天空中飘荡的朵朵祥云,让人们切身体验到财富之外,优美环境也是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

目标艰巨,努力成真

申奥对北京环境的承诺目标确实艰巨。但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治理设施投资之“工程减排”、实施企业搬迁之“结构减排”和要求重污染企业停产、限产和建筑工地奥运期间停工以及机动车限行之“管理减排”等措施,虽然损失了部分经济利益,绿色奥运的环境承诺终于兑现。事实证明,即使目标艰巨,只要有决心、肯行动,便没有无法完成的任务。

社会和谐,人人有责

改革开放以来,从消费者权益到环境权益,公民权益意识得以建立,维权也逐渐为大家所熟悉;进入21世纪,建立“责任政府”和“责任企业”则成为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新目标。过去面对环境污染,公众大多要求政府履行监管义务、企业遵守环境法律,似乎公民个人行为同改善环境质量没什么关系。然而,北京奥运期间所推行的机动车限行措施,使车主在感受某些“不便”的同时,也体会到个人“不便”所带来的空气质量改善和交通顺畅的“方便”,有了与绿色出行亲密接触的机会,认识到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每个公民都有一份责任,都能作出贡献。从权益到责任,从理论到体验,绿色奥运成为理想的“实验田”,也为政府今后制定环境保护和城市交通管制法律法规夯实了民意基础。正如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言:“因为奥运会,中国人民普遍提高了环保意识。”

制定公共政策,培育服务精神

北京奥运的举办,考验了政府制定政策的能力与服务精神。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提出“绿色奥运”承诺,北京市实施了历时十年的“蓝天计划”,推行各项措施,提高空气质量、恢复北京蓝天。同时,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也使公众对公共政策的意义和有序参与政治活动有了切身体验。例如,在媒体、公众和政府的良性互动下,市政府及时发布奥运限行措施的补充规定,每天设置3小时的缓冲时间,在此时间段内,机动车上路不受尾号限制。这项补充规定激发了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热情,也使政府看到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积极意义,是个完美的“双赢”。
北京奥运已经远去,但其留给我们的遗产和影响将与我们长期相伴。环境的改善需要成本与代价,公众有享受美好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为了减少“昂贵”的代价,降低治理成本,首先需要保护好“蓝天”。蓝天要求我们约束自身行为,未雨绸缪,以小换大。除了北京,还有全国。除了奥运,还有未来。如何下好环境与发展这盘棋,如何以最低的代价换取最多的蓝天,这是人人都该严肃思考的问题。愿越来越多的蓝天同我们一起参与和见证美丽中国的成长。

相关链接

蓝天计划

“蓝天”是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气的形象化概称,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空气洁净程度的直观表达。为治理大气污染,从1998年起北京市制定“蓝天计划”,先后推出了200多项措施使得蓝天数量不断上升。1998年北京的蓝天天数仅为100天。2008年,北京市的“蓝天”天数为274天,改善比例为74.9%。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6日 17:30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