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五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绪论 十八大报告:全球最绿施政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

继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之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纵观世界各国执政党的施政报告,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等升华为生态文明理论,并成为执政党的施政路线和指导方针,其战略高度世界绝无仅有。因此,十八大报告被誉为“全球最绿施政报告”。那么,我党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面临怎样的新形势?经过六十余年的大力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奋起直追,在取得了GDP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巨大成就之后,我国是否还需要继续发展?如果继续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发展?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党对新时期的发展做了哪些战略安排?面对十八大提出的全球最绿施政报告,我们该如何贯彻落实?广大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又该如何有所作为?以下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解答。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全新形势

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超越日本,至今稳居世界第二,并且依然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但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归纳起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既面临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各种危机层出不穷的外部压力,又面临着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各类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内在挑战,还面临着党的领导干部和各级党员自身对新的发展形势认识不足、对新的发展思路知识储备不够、能力欠缺以及本领恐慌等诸多问题。可以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形势。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资源环境压力空前增大

目前,世界发展格局正处于快速变化和重组的过程当中,中国的发展不仅要面临传统的国际竞争压力,更要受到全球自然资源衰竭、环境容量超阈、绿色壁垒森严以及全球环境状况恶化等非传统领域的国际压力,国际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首先,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森林等主要自然资源等都处于丰沛充足的状态,这些国家利用极低的成本攫取了大量的自然资源,顺利地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以有“工业的血液”之称的石油为例,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此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原油价格一直低于每桶3美元;但是到了今天中国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时,原油价格却攀升到了每桶超过100美元。铁矿石等其他工业生产必需的自然资源的价格也节节攀升,成为中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道紧箍咒。其次,全球人口激增、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锐减等全球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使得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环境责任的声音越来越多。而处于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此时接受强制温室气体减排无异于停止经济发展。最后,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多越多的污染物被排入环境当中,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或永久改变,全球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日渐逼近极限;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其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势必引起世界各国的不安,也给中国招徕不少批评和指责。

(2)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威胁国家安全

除了上述外在的国际压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在资源生态环境挑战更是不容忽视。资源能源方面,虽然我国某些自然资源的总量不小,但是人均水平却很低。例如,我国的淡水、耕地和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1/3和1/5;主要一次能源中,石油和天然气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4%和7.5%;即使是总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一位的煤炭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也不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3左右。截至2012年,我国的精炼铝、钾盐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8%,且有进一步攀升的趋势,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60%左右,精铜矿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70%。虽然我国资源能源存量不足,生产消费过程中却凸显浪费。例如,我国的单位GDP能源消耗约是美国的4倍,日本和德国的6-8倍;中国现在消耗了全世界能源总量的21.3%,却只生产了世界GDP总量的11.6%。在生态环境约束方面,发达国家两百余年工业化进程中相继出现的环境问题近年在我国集中爆发,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2011年,我国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达到2499.9万吨、2217.9万吨和2404.3万吨,且都远超环境容量。老的污染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却不断涌现。土壤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细颗粒物(PM2.5)污染等环境问题接连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此外,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部分污染产业有向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的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加上民众日益高涨的环境意识和对更美好环境质量的强烈渴求,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3)我们自身应对危机、化解矛盾、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亟待加强

面对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各类社会矛盾和环境质量现状与公众期许相差尚远所引发的不满情绪,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这样的新挑战,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最新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议题,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似乎陷入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尴尬境地。在频频爆发的社会矛盾和各类群体事件面前,留给我们进行转型发展的时间并不多。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这样的新事物,不管是横向从世界其他国家看,还是纵向从自身的历史时期看,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亟需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能力建设,克服本领恐慌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6日 17:30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