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冷战是否还会到来

许多人担心一旦中国放弃不结盟政策,中美之间的对抗会把世界重新推回到20世纪的冷战中去。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把两极格局与冷战混为一谈了。两极格局是指大国实力对比及其战略关系,而冷战是指以军备竞赛和代理人战争为主要方式的争霸。两极格局可以是冷战,也可以是热战,还可以是和平竞争。1988年美苏达成了削减战略核武器的协议,这也是人类自有了核武器以来的第一个裁减核武器的协议。当年实现了冷战时期美国总统对苏联的首次访问。双方签署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后,里根在莫斯科宣布冷战结束,美国不再视苏联为邪恶帝国。如果我们以里根的宣布为准,那么冷战结束于1988年,但两极格局却没有随之结束,而是延续到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这个事实说明,冷战与两极格局不必然是共生的。

当2023年中国成为超级大国时,世界可能形成两极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必然要再次进入冷战状态。冷战的形成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两大阵营之间没有经济和文化联系、双方限制人员往来等都是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我们将美苏战略竞争比作拳击比赛,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则很可能是足球比赛。前者以暴力为主,而后者虽偶有肢体冲撞,但暴力不是竞争的最主要手段。人类的未来太长远,没人能保障今后永不再发生冷战,但是对于未来十年,我们可以预测没有冷战的危险。未来十年,美国肯定是要不断地发动战争,中国卷入小的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中美双方进行直接的战争或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则很小。中国核能力的提高、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以及市场全球化共同决定了未来十年中美战略竞争的形式和内容将不同于美苏,即不是冷战式的战略竞争。

核武器将使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以和平方式为主。冷战初期人们并不了解核武器有防止世界大战的作用,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核武器的这个政治功能,而到80年代才被政治家们接受。核武器不仅消除了“二战”后再次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也防止了美苏之间的直接战争。苏联解体后,美国加快了反导系统的建设速度,然而20年反导系统建设的结果是,反导系统并不能有效减弱核武器的战略威慑能力。2012年中国的战略核武器实现了全部机动化和分导多弹头。机动性增强了战略核武器的生存能力,而东风–41这种分导多弹头的洲际导弹则增强了核打击能力。两者结合意味着中国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有效提高,战略威慑的可靠性大幅提高。中国核力量的提高使得中美之间发生直接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冷战后,人们对于核武器可防止核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国竞争的战略行为。中美更加注重提高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现代化水平,但放弃了赢得核战争的想法,认为以战争争夺霸权的成本太高。核武器的扩散使得代理人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的代价增大,因此也使代理人战争变得不那么可取,中美也不愿承担通过代理人战争争夺领导权的代价。因此到2023年,中美军事竞争将体现在武器装备的改进上,而双方发生直接战争的危险会进一步下降,发动代理人战争的可能性也很小。

冷战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科技成为增加经济财富的重要手段。这使得自然资源在增加国家财富方面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中美再也不必用战争方式来争夺自然资源了。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进入家庭,90年代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人类的科技发明速度和普及速度得到极大提高,以至于人类的生产能力超过了消费能力。到2023年,中美将是世界上科技发明领先的两个国家,它们可以用新发明的产品换取它们所需的自然资源,而无须用战争方式占领自然资源产地。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已不再是生产能力满足不了社会消费需求,而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即人类无力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如此,从争夺国际自然资源的效率角度讲,战争也是无法与海外投资相比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而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这意味着中美两国都具有强大的获得海外自然资源的经济手段。此外,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还使得自然资源不断地被新材料取代,中美两国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将呈下降趋势。科技竞争取代自然资源争夺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主要内容之一。

市场全球化为科技领先者创造了获取自然资源和商品出口的便利条件,因此贸易取代战争成为获取海外利益的最佳方式。学界有人认为,法德两国经济的高度依附关系未能防止欧洲发生“一战”,这说明大国在进行战略竞争时并不担心战争对经济利益的伤害,因此冷战后因全球化而加深的经济依附并不能防止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的战争。这种认识忽视了市场全球化与两国相互依附的区别。市场全球化具有双边经济相互依附所不具备的功能,即为强国创造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海外市场和自然资源的便利条件。然而,两国之间的相互依附并不能成为它们获取其他国家市场和自然资源的便利条件。苏联解体后,全球化和市场化从两方面打通了全球市场。第一,“经互会”的解体使东西方两个国际市场融为一体;第二,市场化打开了许多国家封闭着的国内市场大门。除了朝鲜、古巴这样极少数的国家,全世界已经连接成一个相通的市场。对外贸易和海外投资正在成为中美获取海外市场和自然资源的最有效的两个手段。两者都比战争更为有效。

2023年,世界很可能形成两极格局,但那是一种新型战略竞争而不是冷战。随着中美综合实力差距的进一步缩小,未来十年中美成为全面竞争对手的可能性很大。到2023年,中美战略竞争与冷战时的美苏战略竞争在性质上应是相同的,即都是两个超级大国对国际领导权的争夺。然而,中美战略竞争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之前的美苏战略竞争不同。以意识形态对抗为基础的冷战是一种稳定的公开声明的战略对抗,而未来十年,中美关系将是一种不稳定和不明言的战略竞争。冷战的特点是美苏双方公开以对方为战略竞争对手,相互公开谴责,并通过代理人战争的方式争夺世界霸权。但是,未来十年,中美将会不断地在战略竞争中寻求合作,长期保持定性为“非敌非友”的关系,在矛盾激化时一方主动表示合作意愿,从而给双方提供一个不走向极端的台阶。美苏战略竞争的核心内容是军事实力,而今后中美战略竞争的内容将涵盖经济、科技、政治、军事等多个领域,即所谓的综合实力竞争。美苏当年的竞争方式是以代理人战争或提供军事援助的方法在他国扶植代理人政权,而今后中美战略竞争的方式是通过经济援助、科技竞赛、提供安全保障、争夺道义制高点等方法拓展自己的战略影响力。这种综合实力竞争的最高目标不是控制他国的行为,而是比对方赢得更多国家的政治支持。由于中美战略竞争的目标是争取更多国际支持,因此这场战略竞争将是一场团体赛,结盟将可能成为竞争的必然战略。正如《管子》所言:“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

中美冲突愈演愈烈?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中美之间的互动使它们建立起一种假朋友的战略关系。在政治生活中有许多具有二象性的事物,最为典型的是“权力”和“财富”。它们既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人们用于实现其他目标的工具。现实的国际政治中,除了权力和财富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具有二象性的事物。例如,“均势”和“假朋友”就是兼具性质和策略的二象性事物。均势作为一种性质,是指竞争双方的实力不相上下;而均势作为一种策略,则是指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或结盟的方法达到与竞争对手实力相当的目标。假朋友作为一种性质,是指双边的友谊是虚假的,因为双方的利益冲突大于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假朋友作为一种策略,则是指利用假装示好的方法缓解不断深化的利益冲突。

自克林顿1998年访华开始,中美双方都称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然而历史事实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执政时期才是“二战”之后中美关系的最好时期。当时双边战略关系具有半同盟性质。为了共同应对苏联的战略威胁,中美进行了实质性的军事合作,美国为此甚至向中国出口黑鹰攻击型直升机,也兑现了减少对中国台湾地区武器出口的承诺。然而自1989年起,美国不但停止对华出口武器、实行全面武器禁运,并且重新恢复了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武器出售。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也称中美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到他2012年赢得连任却依旧执行全面对华武器禁运政策,并继续增加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武器出口。未来十年,中美继续假朋友的战略将越来越困难,因此双方有可能进行调整,明确双方战略关系是竞争为主合作为辅,但是双方不会放弃夸大合作一面和少谈竞争一面的基本策略。这种策略可以使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激烈程度低于美苏冷战时期的激烈程度,但这也使中美战略竞争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2012年,中国在南海与菲律宾和越南发生了岛屿和海洋权益争端,在东海与日本发生了钓鱼岛争端。针对这些争端,美国政府虽然口头表态不选边,实际上却采取支持菲律宾和日本的行动。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在访菲期间发表讲话时,故意用“西菲律宾海”的说法代替“南中国海”的国际通行说法,以支持菲政府将“南中国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的政策。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公开指责中国建立三沙市的政策,说这一政策加剧了南中国海地区的争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公开称钓鱼岛为“尖阁诸岛”,以表示对日本的政治支持。美国这种支持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对抗的政策使中美关系恶化。就在美国采取了上述政策后不久,中美双方同意希拉里在2012年9月访华,而且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副总理都分别与她进行会谈,讨论双边的合作。中美双方都明知这次访问不会有任何改善双边关系的作用,但双方还是愿意通过这种假朋友方式暂时缓和一下恶化的关系。此时的中美关系远不如小布什第二任期,然而,在9月5日的记者会上,希拉里竟说:“正如总统和我曾多次重申,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稳定、繁荣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与其规模相称的作用,帮助维护和改变全球秩序……与奥巴马政府之前的任何时候相比,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进展。”

未来十年,随着中美综合实力差距的缩小,中美利益冲突的领域将不断扩大,频率将不断上升,性质将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或互补利益增加的速度将小于利益冲突的增长速度,在某些领域甚至会出现萎缩的现象。例如,中国大型客机下线后将会与美国波音飞机争夺市场,中国战斗机出口的增加将导致与美国在武器出口方面的竞争。美国2004年从阿富汗撤军之后,中美在阿富汗反恐方面情报合作的需求将减少。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发展也必然被美国视为是对它在亚太地区军事霸权的挑战。也就是说,未来十年,中美假朋友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双边关系的主导方面是冲突和竞争。

然而,面临双边关系因各种利益冲突而恶化的趋势,双方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以防止这种恶化导致的战争,因此双方都会采取假朋友的策略来防止关系进一步恶化。当双边关系恶化时,冲突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首先采取假朋友策略。导致关系恶化的一方可主动采取假朋友策略改善关系,也可以是双方僵持一段时间后,其中任何一方再采取假朋友策略改善关系。假朋友的性质和假朋友的策略轮流作用于中美关系,这就形成了中美关系时起时伏,甚至是大起大伏的不稳定特点。

未来十年,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结构性矛盾的不断深化,在双方继续假朋友关系策略的条件下,双边关系的不稳定性将变得更加突出。一些人认为,冷战后的20年里,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耗费了美国的战略精力,中美战略矛盾因此未被激化。同理,“阿拉伯之春”和《穆斯林的无知》(InnocenceofMuslims,一部诋毁和侮辱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劣质电影)引发的反美浪潮仍可以防止中美战略竞争白热化。然而,这只是一种奢望。美国2010年制定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由美国的相对衰落决定的,而不是由其中东战略的成败决定的。在中美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的情况下,美国在中东遇到的麻烦越大,它就越不会将战略重点置于中东,反而会加快放弃中东,而将力量集中于亚太地区以防范中国。到2023年,中美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将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未来十年,中美摩擦与冲突将主要发生在东亚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的可能性较小,而不像美苏冷战那样遍及世界各地。

2023年的中美关系

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美国国会每年都要讨论是否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当时,开创中美关系和解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今天我们在讨论是否给中国最惠国待遇,而20年后则可能是中国人讨论是否给我们最惠国待遇。”他的这个看法当时被国际媒体当作笑谈。如今20年快过去了,中国的确没有讨论是否给美国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但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外媒体都在讨论中国是否会用减持美国国债的经济手段报复美国。未来十年,中美关系将沿着综合国力差距缩小、双方实力地位趋于平等的方向发展。

2023年,中美将互为最大的经济合作伙伴,但美国将失去目前相互依附中的优势地位。自克林顿第二任期以来,美国历任总统的对华政策都是逆向双轨政策,即经济上与中国合作、安全上防范中国。小布什和奥巴马都没有改变克林顿的这个对华政策原则。200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就说经济上中美就是战略合作伙伴,到2012年希拉里依然这么说。未来十年,不但奥巴马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其后的美国领导人也不会改变这个方向。中美同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贸易国,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市场经济机制会自动地促进两国的经济合作。只要双方政府不采取断绝经济往来的政策,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只会更加紧密而不会疏远。到2023年,中美经济关系在所有领域都必然大于目前,双方将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国。2023年中美之间的相互依附将是平衡的,甚至有可能是美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程度。美国将失去在双边经贸对话中的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不再是美国单方面向中国提出要求,中美相互提出的要求将是对等的。

2023年中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竞争者,双方军事合作的主要内容将是预防性的。美国于1989年制定的对华军事禁运政策已经执行了24年,这一政策很可能继续执行到2023年。到那时,美国将把军事防范中国视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内容,因此只会加大防范力度而不会放松。美国将与中国竞争军售对象,但军售竞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经济收益,而是为了争夺战略合作伙伴,因此不排除美国向越南出售武器的可能性。虽然未来十年美国还会对中国台湾进行军售,但是当中国海军在2023年拥有3~4个航母舰队时,美国对中国台湾的军售将会有所收敛,以降低此事造成中美军事冲突的风险。为了加强相互了解,中美双方将会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进行一些军事合作,但这些合作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军事能力,而是为了减少对方的政治疑虑。

2023年,中美政治矛盾将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问题上而非政治制度或意识形态问题上。到2023年,由于双方实力地位的接近,双方在国内政治制度方面的意识形态分歧将弱化,双方有可能停止发表政府白皮书相互批评对方人权状况的做法。双方的政治分歧和矛盾将主要集中于国际政治问题而不是内政问题。到2023年,中国实力将在某些领域超越美国,因此中美双方在如何制定新国际规范的立场上会经常发生矛盾。由于失去了一超独大的地位,特别是一些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将迫切要求修改一些有利于强者的国际规范。例如,美国将从提倡自由贸易的国际原则转向反对自由贸易,而中国将继续支持自由贸易的国际原则。由于中国无意向全世界出口中国政治模式,因此中美的政治矛盾将集中于东亚地区,而没有扩散到全球各地的危险。2023年,中美在东亚地区的重大政治冲突将是东亚区域合作问题。美国将破坏中国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努力,而中国则要建立新的东亚秩序。台湾问题可能仍会是中美重大政治矛盾之一。

2023年的中美社会文化关系将出现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突显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美国单向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而中国对美国的社会和文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到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影响虽然没有欧洲和拉美国家那么大,但其影响力的上升速度将十分明显。到2023年,中文将成为美国大学生报名人数最多的外语课程,中国将成为美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美国进口的中国电影将明显增多,华裔参加美国地方政治的人数将会上升。中国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开始影响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择校移民现象开始拓展,中学对自然科学课程的学分要求增加。2023年,美国人甚至有可能重新开始注重家庭储蓄。上述这些可能性意味着,中国崛起的成功将同时改变美国和中国大众对对方观念的态度。在中国,崇美的人口比例将低于现在;在美国,肯定中国社会文化的人口比例将高于现在。双方的社会文化影响一边倒的现状将有所改变。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仍大于中国对美国的影响,但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将变得十分明显,而不像现在这样微不足道。

本章对2023年中美关系的预测可归纳为两点。第一,中美综合国力将达到同一等级,世界上形成两个超级大国的国际格局,美国将失去对中国的绝对优势地位。第二,中美战略竞争将与当年美苏的战略对抗非常不同,双方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将是合作为主的关系,冲突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15:40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