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中国综合实力能否超越美国

奥运金牌总数第一是综合国力强盛的一种标志。自“二战”结束以来,奥运金牌总数第一的殊荣只在世界前两强之间轮换。1945~1992年在美苏之间轮换,1996~2004年由美国垄断,2008年起开始在中美之间轮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总数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惠于东道主的特殊优势,但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总数位居第二,与排在第一的美国仅相差8枚,这绝对是真实实力的表现。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国际媒体就将本次奥运会金牌第一的竞争锁定在中美之间,甚至将其比作冷战时期的美苏竞争。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比赛结果不但证明了中美是金牌总数第一的竞争对手,而且预示着,未来十年的中美实力竞争将是事关世界格局转变的战略竞争。

2012年中国的综合实力已超过美国的1/3,这意味着只要中国综合实力的增长速度等于美国3倍,中美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就会缩小。2012年中国GDP为519322亿元人民币(按当前汇率计算约为8.37万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的1/2(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达到4/5)。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GDP的绝对增量)已经是美国的1.5倍,到2023年估计能达到2倍以上。从经济角度讲,未来十年,如果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2%左右、中国为8%左右,那么到2023年年底,美国的GDP将为19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按目前汇率计算将为17万亿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将超过美国。随着中美经济实力差距的缩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不可避免地要升高。据保守估计,这一汇率10年内要升高20%,即从目前的1∶6.3升至1∶5左右。若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到2023年,中国的GDP将达到20万亿美元,这就赶上了美国。在2000~2011年的11年里,美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30.8%降至21.7%,同期中国从3.7%升至10.5%。如果这一趋势再持续10年,即到2023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将超过美国。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经济的第一大发动机,即GDP年增量世界最大,到2023年,估计中国的贡献率可占全球的30%左右。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38667.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比美国少156.4亿美元,2013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06年,美国是127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仅是7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是124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仅是76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依据这个趋势,到2023年,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将达到150个左右,而以美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将减至50个左右。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13年发布的报告,中国游客2012年在海外的花费达102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游客在海外花费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23年,中国游客在海外的花费总额将是美国的数倍。

未来十年,中国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使人民币成为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期也没有出现过日元集团的概念,而现在东亚有了人民币集团的概念,连日本都开始采取与中国实行双边贸易本币结算的政策。据摩根士丹利银行统计,2011年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贸易结算中,约有13%是用人民币进行的。汇丰银行预计,到2014年,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贸易约有一半将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随着中国成为东亚地区更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国家将越来越多。2012年东亚地区已有7种货币跟随人民币变化的紧密程度超过美元:当美元浮动1%时,东亚货币同向浮动0.38%;人民币浮动1%时,它们浮动0.53%。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到2023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影响力将达到美元影响力的50%甚至更高的水平,人民币、美元和欧元可能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未来十年,中国的综合国力要素将会得到平衡发展,即军事、政治和文化等实力要素也会以与经济相似甚至更快的速度发展。以以往10年中国国防开支的增长速度为依据,未来十年中国国防开支增长速度仍可保持在10%以上。2012年,中国国防费预算为6702.74亿元人民币,约为1064亿美元(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的数字为166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2023年的国防开支将超过17358亿人民币,按5∶1的汇率计算为3472亿美元。根据中国目前航天和航母的建设速度,到2023年中国将拥有载人的太空工作站、至少3个服役的航母舰队(有可能建成5艘航母)、4~5艘携带射程8000千米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部署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和各种类型的无人机部队。此外,可用于各种导航武器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将可向全球范围提供服务。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美国2012年的国防开支为6820亿美元。根据奥巴马的计划,未来十年美国将削减1万亿美元国防开支。这意味着至少每年平均比现在的国防开支少1000多亿美元,2023年时将为5800亿美元。如果美国实行了这个削减计划,而中国国防开支则保持10%的年增长速度,那么到2023年,以中国发布的数据为准,中国的国际开支将达到美国的60%;以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为准,则将达到美国的80%。

未来十年,中国将大幅缩小与美国在国际文化影响力方面的差距。2011年来华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29万,是美国(72.3万人)的40%。根据以往5年的记录,未来十年来华留学生的年均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两位数,2023年在华留学生数量将可能超过75万人,比美国目前的水平高一点儿。中国政府在2011年10月制定了文化发展战略,当年就促使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增长了22.2%,达到187亿美元。这一战略有可能使未来十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幅达到15%以上,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仅文化产品的出口就超过1000亿美元。

今后,中国政治实力的增长速度主要受国内政治改革和外交政策改革的影响。国内政治改革是提高国内政治动员能力的基础,外交政策改革则是提高国际政治动员能力的基础。中国新政府已经提出要加大“深水区”的改革力度,并且提出了以公平正义为原则的改革发展方向。未来十年,如果中国政府能坚决贯彻这种改革方针,中国的政治实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2010~2012年,中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朝着不利的方向变化,这种不利趋势必然促使政府采取重大的政策调整。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国际安全责任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中国对外政策将很可能从回避国际争端的韬光养晦原则向负责任大国原则转变。这种政策方向的调整会帮助中国改善没有盟友的环境,增强现有战略伙伴对中国的支持,削弱在中美矛盾中支持美国的国际力量。2011年9月之后,中国外交政策出现了调整的迹象,习近平提出的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逐渐成为新的外交原则。中国需要在这个新原则之下制定出具体的外交政策。如果中国恢复结盟政策,10年内,中国有条件与周边的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建立真正的同盟关系。同盟是最高水平的国家关系,同盟的最低作用就是保障两国不支持彼此的敌手,高作用则是相互支持。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中美在战略关系上的差距。截至2012年年底,美国有几十个盟友,而中国的正式盟友数量为零。

能否阻止中国实力增长

未来十年,中美综合实力的差距能缩小多少不仅取决于中国的实力增长速度,还取决于美国的实力增长速度。如果美国的实力增长速度能达到中国的水平,美国不但不用担心到2023年中国会缩小两国的实力差距,而且可以扩大这一差距,因为目前美国的绝对实力大于中国。这就是说,未来十年美国要想阻止中国缩小两者的实力差距,出路在于提高自身的实力增长速度。未来十年,美国实力增长速度能否与中国相等,这个问题就涉及近几年来学界有关美国是否相对衰落的讨论。

在美国是否相对衰落这一问题上,学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主流派的观点是,美国没有衰落的可能,就连相对衰落也不可能发生。这种观点的主要论据有两个。一是历史经验。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人认为苏联会崛起并超越美国;在80年代,有人认为日本会崛起并超越美国。然而,这两次关于美国衰落的预测都被历史证明是错的。因此,现在关于中国会崛起并超越美国的预测也会重蹈历史覆辙,将被证明是错的。第二个论据是,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有强于中国的自我纠偏能力。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将使美国能够比中国更及时地调整国家政策,因此中国将无法赶超美国。

少数派的观点是,美国的相对衰落已经发生,美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失去世界第一的地位。这一派所依据的数据基本上都是经济数据。使用最多的论据是美国已经无力偿还其国际债务了,而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美国2012年的联邦预算赤字为1.2万亿美元,2013年预算赤字将接近1万亿美元。奥巴马的财政预算计划是,2012年年底美国总债务为16.2万亿美元,比美国15万亿的GDP还多出1.2万亿。这意味着,美国全年创造的财富还不够还清债务。美国共和党2013年提出10年内实现政府预算平衡的方案,遭到了民主党的批评。奥巴马在当年3月明确表示,未来十年美国的财政预算是不会平衡的。认为美国相对衰落的这一派认为,中国将会利用债主的地位遏制美国的发展。

笔者认为,未来十年在美国无力阻止中国缩小实力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美国缺乏具有政治改革能力的领导人。里根、老布什、小布什和奥巴马执政时期,都是美国债务不断上升的时期,然而克林顿执政8年不但还清了以往政府欠的债,而且还给美国财政积累了2000多亿美元的盈余。这意味着,未来十年,美国能否解决债务问题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美国领导人的领导能力,特别是领导人推进政治改革的能力决定的。政治改革对中国和美国的实力增长具有相同的作用,哪个国家改革得快,哪个国家就能赢得未来十年的战略竞争,反之则走向相对衰落。

相对衰落的性质不利于美国产生一位推动国家进行重大改革的领导人。美国未来十年面临的问题是实力相对衰落而不是绝对衰落。这意味着,美国绝对实力的自我比较仍呈不断上升趋势,只是由于上升速度低于中国,因此两国间的实力差距缩小,从而使美国冷战后“一览众山小”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受到威胁。然而,正是由于美国的实力地位是相对衰落,因此美国政府总可以通过自我比较看到政绩,这使得美国领导人难以痛下决心进行改革。还有一点,改革意味着利益再分配,利益集团会利用美国民主制度提供的合法权利,拼死捍卫自身的利益,反对一切损害其利益的政治改革。最重要的是,美国的相对实力地位虽然在下降,但其绝对实力仍在逐年增长。由于绝对实力一直在增长,因此美国社会难以形成强烈的政治改革需求,没有足够大的社会压力或支持,领导人自然不愿冒险进行重大改革。

能领导美国进行改革的领导人不仅要有与利益集团对抗的精神,还得有克服利益集团阻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通过政治实践获得的,而不是靠在选举中打嘴仗练出来的。电子媒体技术的进步和晚婚趋势使美国选民选择领导人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但是美国大选的民主程序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脸谱网、推特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年轻人参加选举投票的人口比例上升,从而使年轻人对大选结果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于是出现孩子们而非家长们决定谁当总统的现象。与此同时,美国人结婚的平均年龄已经推迟到30岁左右,未婚青年的比例大幅上升,而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已婚人士明显不同。未婚年轻人对政治人物的好恶判断主要依据竞选人说了什么,而不是他们过去干过什么。于是在美国大选中,能言善辩之士赢得大选的概率要大于务实但表达能力差的人。现实生活中,务实者多不善言辞,能言善辩者多不务实,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少之又少。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的美国大选中,具有改革能力的政治家被选上的概率要低于能言善辩但无改革能力的政治家。2008年奥巴马高唱“变革”口号赢得了总统大选,但执政四年却没实现任何实质性改革。面对利益集团的强大反对势力,奥巴马采取了妥协政策。

未来十年,美国无力阻止中国缩小与其实力差距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的自负。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克林顿带来的八年辉煌更使美国的国际地位如日中天。美国学界曾把克林顿治下的美国称为“包括罗马帝国在内的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世界帝国”。这种前无古人的成就使很多美国战略家断定美国的成就也将后无来者。从逻辑上讲,美国能获得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基本国策必然是正确的,美国民众相信美国制度的正确性是有道理的。然而,也正是这种合理性使得美国朝野都认为美国不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只需进行表层的改革就可以了。历史上,许多一度辉煌的帝国都走向了衰落,其具体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因自负而不愿进行根本性改革很可能是个共同原因,而且是一个所有成功者都无法克服的人性缺陷。

从经济上看,美国要阻止中国缩小与其实力的差距也面临着客观困难。未来十年,美国的年均财政赤字保持在0.6万亿美元的水平,这意味着,到2023年年底,美国积累的总债务将达到22.2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即使保持了GDP年均2.5%的增长,其GDP也只有19.2万亿美元。这意味着,10年后美国的总债务比GDP要多出3万亿美元,是2012年的2.5倍,由2012年相当于GDP的108%上升为2023年的115%。也就是说,到2023年美国的还债能力将更弱而非更强。目前,美国大学毕业生平均每人背着2.6万美元的贷款债务进入社会,贷款的学生中有1/3不能完成学业。不偿还学生贷款的违约率会不断上升,助学贷款正成为一种泡沫。美国不断扩大的债务给美国政府的财政开支带来了压力,政府在教育、科技、国防、外交等诸多领域的开支增长速度都难以和中国持平,这将缩小中国与美国在这些领域的实力差距。

美国靠什么制约中国

在前文,本书预测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一个标准的世界超级大国。不过,中国的综合国力仍与美国有差距,这也意味着美国仍将是实力第一的超级大国,而2023年世界上将有两个超级大国。这将是重大的历史变化,因为这将改变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世界上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格局。

未来十年,美国虽无力阻止中国缩小与其实力的差距,但它必然会竭力减缓中国赶超的速度。一国的综合实力由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四个实力要素构成。其中,政治为操作性实力,军事、经济和文化为资源性实力。操作性实力对于资源性实力的运用结果决定了综合实力的大小,其表达式为:

政治实力×(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综合国力。

根据前面的预测,我们已知中国的经济实力是有可能在2023年达到美国水平的,但是中国的军事实力、文化实力则难以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主要是受到实力要素不可转换性的制约。

实力要素不可转换性是指一种实力转换成另一种实力需要特定的条件和较长的时间。例如,一种新型战斗机从设计到装备部队需要10年的时间,而从装备部队到训练出作战能力还需要两年的时间。中国第一艘航母2011年8月已首次试水,直到2012年11月首架舰载机才着舰成功,而且这艘航母还不具备作战能力。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经济实力能赶上美国但其他实力并不一定能赶上美国。这也是2023年中国无法全面超越美国的主要原因。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这个原则决定了中国综合实力要素无法得到平衡发展,如今我们体会到了不均衡发展的结果。未来十年,虽然中国政府会加快非经济实力要素的发展,但由于这些实力要素与美国的差距远大于经济上的差距,因此在10年内难以赶上美国。

到2023年,美国仍可保持明显优于中国的军事实力。美国现有10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分布于上百个国家;美国有11个航母舰队,游弋在四大洋;2012年年初美国部署的核弹头为2150枚,其中包括1900多枚战略核弹头以及部署在欧洲的200多枚战术核弹头。随着美国国防预算的缩减,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数量将明显下降,特别是从阿富汗撤军后,美军将关闭在该国的很多军事基地。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帕内塔说,2014~2016年美国关闭的基地可为美国节省240亿美元开支。即便如此,到2023年,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仍将不少于200个。中国目前没有海外军事基地,即使进行政策调整,到2023年最多能建成20个海军补给站。未来十年,美国削减的国防开支将主要是陆军和空军的费用,因为海军是美国霸权的基础,美国不会大规模削减海军开支。这意味着,到2023年美国仍可能保持10个航母舰队。未来十年,即使中国加快航母舰队的建设,到2023年中国的航母舰队数量也超不过5个。随着核武器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核威慑战略运用的成熟,到2023年美国有可能将核武器减少至1500枚左右。这个数量的核武器已经足以维护美国的战略安全了。相比之下,受自身有限核威慑原则的制约,中国部署的核武器总量在2023年难以超过1000枚。

2023年美国的文化实力仍将强于中国。目前美国是世界上第一文化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学教育体系、最强大的电影制造业、最多领域的科学领先地位以及最强大的社会科学理论创造能力。未来十年,美国在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方面的进步速度肯定低于中国,但是中美现有的差距决定了10年内中国还很难赶上美国。例如,2011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专利转化率还低于它们:我国为0.29%,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5%左右。不过,数量上的超越为质量上的赶超奠定了基础,假如没有数量上的超越,质量超越就更无希望。中国目前实行的文化发展战略虽然资源利用率还较低,但还是有助于缩小与美国在文化实力方面的差距的,只是难以像经济那样迅速。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实力差距大于经济实力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教育领域的改革力度远小于经济领域。虽然中国改革开放战略是从1977年高等教育改革入手的,但1989年之后,该领域的改革变得极其缓慢。依靠吃老本,到2023年美国仍能保持文化实力强于我国的地位。

相比较而言,未来十年,我国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缩小与美国实力差距的速度将会慢于在科技领域的速度。2012年,我国有6种杂志新被收录进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系统,其中5种是自然科学杂志,只有一种是社会科学杂志。再以国际关系专业为例,2012年,在我国几十种国际关系专业杂志中,只有一种(《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是SSCI杂志;而美国不但有十几种国际关系专业杂志是SSCI杂志,而且国际关系专业影响因子最高的前两种杂志都是美国的。SSCI系统每两年对全球的专业学术杂志进行一次评审,这意味着即使每两年我国有一份国际关系专业杂志能进入SSCI系统,到2023年也最多只有5~6种,这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美国减缓中国赶超速度的根本因素是其相对衰落的性质。未来十年,美国的相对衰落和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的绝对衰落具有本质的不同。苏联解体后,苏联的国土面积当即就减少了23.8%,人口减少了48%,GNP(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1/3,军队数量减少了32.7%。叶利钦统治下的俄罗斯又继续了8年的绝对衰落。到1999年年底,与1992年相比,俄罗斯的人口减少了350万,人均寿命降低了10岁,航母舰队由5个减少至1个,GDP萎缩了80%(从1万亿美元降至约1827亿美元)。美国的相对衰落则不同,美国各方面的实力要素并不是在现有水平上萎缩,而是停滞或者缓慢地增长。这意味着,2023年美国综合国力的绝对量比其2012年时还要大一些。这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实力地位在1992~2002年这10年间就发生了逆转,而未来十年中国与美国的实力地位难以逆转的原因所在。到2023年,中美综合实力差距只能缩小到同一级别,但中国还无法全面赶上美国。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15:40 来源:中信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