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江泽民在一机部(1970-1980)》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二、机械工业在坎坷中奋进,走上新的发展阶段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重要基础行业。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机械工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成立一机部,主管全国民用机械工业,任命黄敬为部长,段君毅、汪道涵为副部长。当时的一机部设有通用机械、机床工具、重型机械、动力机械、电工、 汽车、船舶、机车车辆等8个专业管理局。

1958年,国民经济开始“大跃进”。为了适应“大跃进” 形势,对机械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2月,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将一机部、二机部和电机制造工业部合并,成立新的一机部。这样,一机部除管理民用机械工业外,还管理电子工业、航空工业和常规武器制造工业。7月,机车车辆的生产管理划归铁道部。1959年9月,将农业机械工业由一机部划出,设立农业机械部主管(农业机械部于1965年1月改为第八机械工业部)。1960年9月,将电子工业、航空工业、船舶工业和常规武器制造工业由一机部划出,设立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负责管理。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时期,中央要求机械工业做到:品种第一,规格第一,质量第一,设备成龙配套。一机部坚决贯彻这个方针,抓紧组织制订新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1964年5月,党中央提出建设“三线”的方针。一机部组织编制了“三线”建设初步规划,提出沿海机械企业向内地搬迁的方案。1965年,一机部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全面展开。1966年中期“文革”发动后,各地先后“停产闹革命”,从一机部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械工业主管部门,以至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建设指挥系统,都先后瘫痪或半瘫痪,原来正在进行和规划的许多工作被迫中断,机械工业宏观失控,正常生产秩序遭受破坏,损失严重。

60年代末开始,一机部直属的310个企业、41个研究院所、18所大专院校和16所中等专业学校,全部下放给地方管理。随着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省,省又进一步下放到市、地、县,许多社队也办机械厂,形成了从部、省、地直到县、社、 队,各级都办机械工业的局面。不合理的重复生产、重复建设 达到了惊人地步。

1968年,一机部各专业局被撤销,大批干部下放到江西奉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留下的少数干部集中在部里成立专业组继续工作。1970年7月1日,根据中央决定,八机部与一机部正式合并为新的一机部,将两部原有的35个司局改为13个组,并成立了一机部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委员会。经中央批准,一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8人,由中央派来的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李水清任组长,严庆堤、周子健、徐 斌洲为副组长。一机部革委会成员22人,李水清任主任,周子健、徐斌洲、马仪、沈鸿等为副主任。1972年8月,一机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部机关机构设置的报告》,提出将13个组调整为1部、1厅、13个局,即政治部、办公厅、计划基建局、生产调度局、科学技术局、外事局、军工局(对外仍称第一办公室)、产品分配局、矿山工程机械局、重型通用机械局、电工局、农业机械局、机床工具局、汽车轴承局、仪器仪 表局。

“文革”动乱,对机械工业是一场大灾难、大破坏,也是一场奋力排除干扰、坚持生产建设的大斗争。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机械工业广大职工对林彪、“四人帮” 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制,坚持生产建设,减轻了“文革”对机械工业生产建设的破坏。机械工业许多领导干部和业务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只要没有被隔离审查或被勒令靠边,仍然坚守岗位,坚持工作。有的白天被揪斗,晚上加班;在办公室不能开会,就转移到其他地方。当时主持工作的一机部副部长沈鸿,在机关里无法研究工作,为了解决9 套大型设备的问题,同冶金部副部长徐驰一起躲到冶金部机关的一个托儿所开会研究问题。2005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专门为沈鸿题词:“沈老从带着几台机床去延安参加革命,到组织设计制造一万二千吨水压机的建设,闻名遐迩。值得很好纪念。”这一题词,高度概括了沈鸿为机械工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从1965年开始的机械工业大规模“三线”建设,虽然在“文革”中受到影响,但经过奋力排除干扰,建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机械基地,在湘西、鄂西和西北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机械工业基地。其中,第二重型机器厂、四川三大动力设备(汽轮机、发电机、锅炉)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贵州和 甘肃的低压电器厂、西北和西南的机床工具厂等都在这一时期 建成。通过“三线”建设,中国机械工业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内地机械工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职工总数等在全国的比重由1965年的1/4增至1975年的1/3,沿海地区可以生产的关键产品,在内地都有相应的骨干企业进行生产。

与此同时,机械科研事业在停顿中有所复苏。从1972年起,机械工业恢复和重建了一批机械科研机构,一批科研人员也陆续返回科研单位开展工作。在70年代前期,机械工业在若干领域中继续取得进展,生产出一批重要的新产品和成套设备,科研方面也出了一些成果。从1974年开始,一机部组织研究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以及有关部门,编制机械工业十年(1976-1985年)科技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主攻成套、狠抓基础”的方针,要求在10年内研制60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380项重大产品和系列产品,100项基础件和120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重点研究项目等。虽然这十年规划到1978年才编制完成,而且规划存在目标定得过高、要求过急等不足,但对当时的机械科技工作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8日 15:30 来源:中央文献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