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政道》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章节选读】

一、仁政

儒家主张仁政,仁政是仁爱观念和感情用于政治生活而形成的一种为政模式,始终代表政治实践的正统和历史主流。仁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仁政包括儒家所有为政主张和实践,狭义的仁政集中表现在治政者与民众的关系上,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民本,一个是民生。

(一)民本

要义

儒家的为政主张,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叫以民为本,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意思是,国家高于君主,民众高于国家,也就是人民第一。另一句还是孟子说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是说,获得天下的真理是:得民众者得天下;获得民众的真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民心的真理是:做民众所要求的,不做民众所厌恶的,也就是民意第一。

故事

※ 民众是神主

楚国准备袭击随国,先裁减军队,以麻痹对手。

随国是当时汉水以东仅次于楚国的强国,其执政大夫见状,主张趁机进攻楚军。国君打算采纳他的意见。大夫季梁识破了楚国阴谋,劝阻道:“我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够抵抗大国,是因为小国治理有道,而大国陷于混乱。什么是‘道’?所谓道,就是忠于民众而信于神灵。什么叫忠?统治者所想所为对民众有利就是忠。什么是信?代表国家向神灵祷告的人说真话就是信。现在我们随国是什么情况呢?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而国君却放纵私欲,祷告的官员向神灵虚报功德,我不知道随国凭什么能战胜楚国。”

国君说:“我献给神灵的牲畜都是纯色的,也很肥壮,贡献的谷物也很齐备丰盛,怎么就不能取信于神?”

季梁说:“神灵享受的祭品来自百姓,他们才是神灵的主人。因此先王首先团结百姓,然后才去侍奉神灵。在祭祀时报告:‘牲畜肥又大。’实际上是向神灵表明,百姓很富庶,所以牲畜才能长得这么好。还报告说:‘粮食干净又齐全。’意思是,没有发生灾害,百姓的收获很好。接着报告说:‘美酒清澈又香甜。’是说国家上上下下都遵守道德,没有邪念。如此神灵才能降下福分,做事才会成功。现在不是这样,百姓各怀异心,神灵没有主人,只是国君一个人忙活,祭祀再丰盛,又能求到什么呢?”

国君听了季梁的话,赶紧修明政事,楚国也没敢行动。(《左传·桓公六年》)

※ 老百姓是上天

齐桓公问管仲:“成就王业的人以什么最为尊贵?”

回答是“上天。”

桓公仰视苍天。

管仲道:“我说的上天,并不是您现在看到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而是老百姓。治政者尊百姓为上天,这是因为,百姓亲近他,社会就安定;百姓辅佐他,国家就强盛;百姓非难他,统治就危险;百姓背离他,政权就灭亡(“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做人缺少好品德,一方百姓怨恨他。’遭到民众怨恨的统治者,最终不败亡的还从来没有过。”(《说苑卷三·建本》)

※ 臣民不可得罪

齐桓公狩猎,来到麦丘,遇见一个老人,问:“您是何人?”老人答:“当地人。”桓公又问:“多大年纪了?”答:“83岁。”桓公说:“高寿啊,有福气!以您的高寿为我祈福吧。”

老人说:“祝愿主君万寿无疆,轻贱金玉,以人为宝。”桓公说:“好啊!大福不单,吉言成双,请接着为我祈福。”

老人说:“祝愿主君学无止境,不耻下问,以贤者为伴,能够听到劝谏。”桓公说:“好啊!大福不单,吉言成三,请接着为我祈福。”

老人说:“祝愿主君不得罪臣下和百姓。”桓公拂然变色,道:“我听说过儿子得罪父亲,人臣得罪君主,从来没听说过君主得罪人臣的。这句祈福跟上两句不搭配,您换一句。”

老人行了个礼,说:“这句话是上两句的统领。儿子得罪了父亲,可以通过姑姑、妈妈、叔叔出面调节,获得父亲的原谅。人臣得罪了君主,可以通过君主的近臣说情谢罪,得到君主的赦免。然而君主得罪臣民,情况就不同了。从前夏桀得罪商汤,商纣得罪周武王,就是君主得罪臣属的例证,是没有谁可以进行斡旋的,结果时至今日,夏桀和商纣的罪行也得不到谅解。”

桓公道:“说的好,国家有福,社稷有灵,使我今天在这里遇到了您。”说罢搀扶老人上车,亲自驾驶返回,给老人很高的礼遇,并把麦丘封给他,让他参与国政。(《新序·杂事第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1日 15:52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