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民族工作》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二)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民族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做好民族工作、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着眼于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局和战略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为做好民族工作、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提出了“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2003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就是要更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2005年5月,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这是建立在各民族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一致基础之上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党在民族工作上的原则立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两个共同”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团结是硬任务,是第一职责。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团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两个共同”的提出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两个共同”的主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任务的高度概括,是科学发展观在民族工作上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这个主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坚持党的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党的民族政策,又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民族问题实际,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精辟而深刻地指出了民族工作的总任务、总目标,是民族工作的指路明灯。这个主题,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个主题,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民族工作的具体实际,使我们判断形势、研究问题有了明确的指向,规划工作、部署任务有了科学的依据。在当代中国,坚持“两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在民族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了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把加快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关键。2003年3月,胡锦涛指出:“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此后,他多次强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1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大都集中在西部和民族地区,内蒙古更是连续9年全国增速第一。西藏率先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全国提前了10年。这10年,成为民族地区受支持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民生改善最显著的时期。各族群众共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各民族大团结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不容”的重要论断。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和优势。胡锦涛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优势不容削弱。”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第一部行政法规,并且加强了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执法检查。党中央、国务院还先后出台了支持西藏、新疆、宁夏、广西、内蒙古、青海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文件和专项规划,支持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使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和振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势性进一步彰显。

深刻阐明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党的十七大发出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号召,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任务。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抵御外来有害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深刻阐明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文化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创作与生产繁荣发展,精品力作大量涌现,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方兴未艾,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科学概括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要求。胡锦涛指出: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和政府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建和表彰活动。中央和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举措,在全社会加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教育。十六大以来,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鲜明提出了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明确要求。“四个认同”,就是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这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促进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统一安全而奋斗。“五个维护”,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这既对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职能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也为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提供了依据和准绳。

此外,党中央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等等。本书对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民族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总结,具体内容见本书第九章。

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民族问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课题,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前进方向、发展战略、发展动力、依靠力量、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征,为我们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指导方针。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处理民族问题的智慧和心血,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坚持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坚持以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导,就能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2日 17:14 来源:民族出版社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