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社会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二篇 平等——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权利

平等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交往过程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各领域享有同等权益,履行同等义务的理念、原则和制度。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平等反应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对比状况,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也是人类向往的理想价值。

在当代中国,平等,就是人民群众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全面发展。

一、培育和践行平等价值观的意义

平等是人类普遍向往的价值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人们友好相处的必要前提。

(一)平等,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价值理想

平等,是人类普遍向往的价值理想。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公元前1000年的前半段时间里,“虽说中东仍然在继续它的那种世界文明统一进程,并与公元前500年左右在波斯人的统治下走向了实际的政治统一进程,但未来却是以三种边缘文明的形式向前发展:诞生了孔子的中国,诞生了释迦牟尼的印度,以及最后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希腊。”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邓正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希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一。“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没有其他民族曾对自由,至少是为其本身,有过如此炽烈的热心,或对人类成就的高洁,有过如此坚定的信仰。”(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08页。古希腊是城邦时代的光辉典范,与现代国家相比,古代城邦在国土面积和人口方面都很小。希腊人以理性主义高于宗教主义的精神,赞扬他们创造了世界古代史上最高政治民主化的成果,开直接民主制度之先河。“‘公民’、‘公民权’等等,不见于我国古代,也不见于埃及、两河流域等早于古希腊或与古希腊同时的‘东方’各帝国。”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为了有效的防止贫穷和富有造成的罪恶,主张公民除了必要的生活日用品外,不得拥有私有财产,住在共同的房子里,吃公共食堂,生活尽量俭朴。

古代希腊所推崇的理性主义精神和平等思想孕育了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平等思想。希腊的平等思想源于“主权在民”的希腊城邦,因此,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期起在追求理性平等观。不过,古希腊的平等观是建立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平等权也仅仅限于拥有公民权的人,而为数众多的女性和奴隶则被排除在外。恩格斯说过,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要受重视得多。

到了中世纪,一切人的平等只意味着一切人在原罪上是平等的,除此之外便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经过神权统治下的黑暗的中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使被摧残的民主政治,以加倍迅猛的发展得到恢复,这奠定了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基础,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诞生,进而,资产阶级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平等要求。

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反对神权、封建专制和封建特权的斗争中,产生了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学家,如格劳修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思想,既为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资产阶级平等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一方面强调契约对建立合理的政治秩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度赞扬道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孟德斯鸠认为,“一个公民,因为丧失了道德的观念,以致违反法律,刑罚可以把他从社会里清除出去。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丧失了道德观念的话,刑罚能把道德重新树立起来么?刑罚可以防止一般邪恶的许多后果,但是刑罚不能铲除邪恶本身。”[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75页。他进一步指出,民主政治的原则是品德,一个平民政治的国家,需要爱法律、爱祖国、爱平等,要求人们不断地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以自由、民主、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统治。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称法治社会贯穿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人人平等。

在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就有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主张,以后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因此而发,把争取平等作为一面旗帜。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口号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提出“刘氏复起,李氏复辅”的口号。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唐朝末年,王仙芝打出“天补平均大将军”的旗号。北宋时期王小波发动农民起义,他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南宋时期钟相发动农民起义,他说“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而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提了口号“均田免粮”。而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打的旗帜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农民阶级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推动旧政权覆亡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无法在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实现绝对平等。即便是他们取得革命胜利,夺取了国家政权,但不久,从领导层开始,贪图享乐、敛财自肥、腐化堕落等现象便滋生,平等、团结、统一的局面便会很快被打破。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他们宣扬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它只是消除了政治上法律上的等级特权,但允许经济上的经济剥削和不平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财产权是一切权利的基础,财产权不平等其它一切权一切平等都是空的。所以这就要求在经济领域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实现人类真正的平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当然,这一历史过程会很长,但它是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最终会使人们梦寐以求的平等理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二)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平等”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前提;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最集中体现,它是社会主义超越资本主义所谓的平等最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是最充分地实现人的平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平等是具体的、历史的。平等观念属于上层建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经济关系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就有什么样的平等与平等观。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还没有压迫和奴役,没有阶级和贫富差别,氏族成员集体劳动,过着原始平等的生活。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以等级制度为重要特征的。在这些社会制度下,根本不存在现在的平等观念。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的。

资产阶级响亮地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口号,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决定了资产阶级的平等不过是资本的特权、金钱的特权,是资产阶级在资本、金钱面前的平等。

马克思指出:“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的人权。”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使得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为人们平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的实现创造了坚实的条件,平等既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又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们平等相待、平等地共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无论是在国家价值目标层面,还是在公众价值判断层面,平等都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价值追求。

(三)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有利于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释放人的才能,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平等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规定男女之间、各民族之间都是平等的。

平等主要是权利的平等,不是先天条件的平等,不管你性别如何,出生家庭如何,大家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一个平等的社会,一定是让每个人不受歧视的社会,是在公平的规则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社会,是人人都能享受基本公平服务的社会,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社会。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梦想。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救国救民的深刻启示。

“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沈壮海、佟斐:《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人民日报》,2013-01-10。

当年,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从炮火中走来,和他们同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也难以抹掉国破山河的凄凉感受。有国才有家,有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才有人民的解放和富裕,有了国家的尊严和幸福才有人民的尊严和幸福。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耻辱历史苦难历史让每个炎黄子孙心怀一颗强国梦。实现中国梦的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中,蕴藏在人民群众对国家繁荣昌盛和个人美好生活的向往中,蕴藏在人民日日夜夜的艰辛劳动中。中国梦将国家民族的命运与每个炎黄子孙的人生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人民与国家同心同德,共同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纽带。

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空想,也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论调,而是深深根植于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事业中。梦想,由心理愿景到现实图景,需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实现人民民主,就必须消灭阶级,使广大人民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他说,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三个“机会”是一种人们真正渴望和期许的关于机会平等的政治伦理愿景。

平等,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条件。如果人民群众不能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那就谈不上真正地当家作主;如果社会贫富悬殊,贫富分化严重,那么人民的主体地位便成为空谈。中国梦的实现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动力源泉。

(四)平等,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必要条件

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权利平等性是法治的质的规定性,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法治的根本基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这一前提条件,法治就有可能被滥用,成为强权的借口,法律也就失去其权威性和神圣性。

从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来看,现代法治所蕴含的公平正义、政治民主和法制权威等内容,都离不开权利平等,都要落到这个基点上才能作出某种实质性的解释。

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利平等特征,集中体现在宪法、法律确认人民主宰国家的地位和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

2013年11月27日,社会反响巨大的李某某等五人涉嫌强奸案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被告李某某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被告人李某某在法庭最后陈述时说:“一切的过错都指向了我,难道就因为我是李双江的儿子吗?如果我为了少判几年,就承认我没有做的事情,我对不起我的父母,对不起我家族的荣誉。”

在法庭教育环节,法官特别对当场听取判决结果的李某某说:“作出这样的判决,跟你是谁的儿子没有关系”。

该案例群众关注度很高,群众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案件的内容与经过,更加关注的是这些案件被告人的特殊身份,以及期待着的公正判决。

平等性是法律运行的各个主体都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群众不惧公正的法律带来的判决,怕的是“歪嘴和尚念错经”,尤其是在一个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当事人面前,法律与权力的博弈备受关注。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其目的就是要“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平等,是人们友好相处的前提

平等,不仅仅是保障政治权利的重要法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

理解人们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是平等待人的前提条件,如果缺乏这种意识和观念,就很难做到平等待人,也很难在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塑造的”。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生命权、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平等待人是人们友好相处的前提条件。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如何,都以真诚、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很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个乞丐跪在地上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无一点可以充饥的食物,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

这时,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紧握着屠格涅夫的手说:“谢谢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个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平等待人是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前提。在与不同的人交往时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家庭、经历、特长、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处理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换取到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6日 10:02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