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社会篇》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第一篇 自由——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追求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课题。

有史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和追求自由的脚步。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从自然、他人和自身奴役中逐步获得解放的历史。

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到“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和不断追求。

自由,在政治上主要是指公民享有的合法权益,也就是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拥有自由言论、自由行动、不受限制的权利。一般来讲,自由有三种表现形式: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为自由。

从哲学层面讲,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和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改造。自由是对各种规律的掌握。越是掌握了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人自身的规律,就越自由。

自由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当前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内涵,避免走入“自由”的误区。

一、培育和践行自由价值观的意义

自由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义,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倡导和推动自由价值观的实现,对于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自由,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理想

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70页。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描绘,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不再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人类超越了仅仅为生存而进行活动的不自由状态。那时,共产主义社会里的每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自由选择职业活动,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自身的个性和能力。可见,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的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时期虽然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自由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成为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理想。

社会主义的自由观,一方面它继承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一资本主义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另一方面,又对这一资本主义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有效地进行了批判和扬弃。

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人的自由受到多重因素的限制,致使人的自由只在形式上实现,而实际上人都处于异化、不自由的状态。

社会主义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压迫和各种异化等不自由现象的抗争中逐步确立起来,并以最终实现人的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因此,自由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最重要的价值理想。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规定,是人的真正解放和自由发展,这是人类最高的价值理想。

(二)自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主要传播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进行继承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高举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大旗,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自由作为其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一切奋斗目标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高举自由和民主大旗。那时的延安,到处洋溢着一种自由、活泼、生动、欢乐的气氛,以至于全国各地,甚至是国统区的进步青年和民主人士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的精神象征,自由的空气和平民主的精神,吸引着越来越的人共同建设延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高举独立、自由、民主大旗,不断团结凝聚社会进步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奋斗。党的七大将“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作为奋斗目标。

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战,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前提条件和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力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宝贵经验。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等诸多自由。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破除个人迷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人以思想自由,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逐步扩大人民的经济自由,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行法治保障人权,给人以政治自由。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30多年来,国家从赤贫走向富有,从羸弱走向强大;人民从饥荒走向小康,从自卑到扬眉吐气,这一切最根本上源于人的解放。没有人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发展的动力,就没有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幅提高。没有人的解放,就没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不能释放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会有公民创造财富的激情喷涌而出,我们可能还会在姓资姓社的焦虑纠结中茫然失措。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我们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是一切发展的关键。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健康、更加和谐、更加安全、更有尊严的生活,让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价值追求。

(三)自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意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在根本上不同于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九十多年的奋斗、创造和探索,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包括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也包括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精神利益;既包括给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好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也包括给人民群众提供充分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广阔空间,使人们充分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使人们都能有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景。

我国《宪法》切实保障人们所拥有的言论、思想等基本权利和自由不受干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是发达的社会主义,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仍存在着大量制约和影响自由的消极因素。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现实国情给人们提供自由发展的资源和条件,让人们自由地享有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自由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要不断凝聚共识,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不断积累条件,逐步实现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一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6日 10:02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