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梦:昨天·今天·明天》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字号 ] [打印] [ 举报/纠错 ]

 

【章节选读】

绪论:伟大的梦想

这是一个饱含着一个民族血与泪的梦想;

这是一个燃烧着一个民族理想与信念的梦想;

这个梦,是那么滚烫,那么顽强,那么不可阻挡地展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的第十五天,新一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率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他深沉而又坚定地向人们说出了这个梦想——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的提出,向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要把党建设好、国家建设好、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阔步向前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春潮奔涌,中国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

一、一个凝心聚力的称谓

“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借助相互依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纽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融合进程中具有了共同的命运和利益,产生了强大而坚固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由此联结成了一个稳定的复合民族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

尽管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作为对中国境内各民族全体的一个总称,作为一个蕴涵着中国人民深厚民族情感的词汇,“中华民族”一词不是自古就存在的,而是在近代才出现的。“中华民族”一词是个组合词,由约出现于晋代的“中华”一词,和约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从日文中引进的“民族”一词相互结合而成的。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民族指称的是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全体人民,其呈现的是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所包括的50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中华民族成为一体的过程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步完成的。这也就是说,作为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休戚与共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抗争中形成的。

由此,作为一个由自在迈向自觉的“中华民族”,其本质含义应该是:中华民族是在历史形成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的民族关系基础上,将各民族凝聚成为一个多元统一的、有共同国家认同的现代民族共同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强调: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但其形成和发展则始于中国近代。

事实上,正是中国近代所面临的文明危机、民族危亡和国家破碎的局面,促进了中华民族作为统一整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了避免被瓜分、被亡国灭族的厄运,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日益自觉地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这就是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族实体”转变为“自觉的民族实体”的关键所在。

“中华民族”一词的萌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在中华各民族儿女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瓜分的20世纪初期,最早使用“中华民族”这一名词的人,可能是梁启超。1902年,这位在遭遇中国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在其撰述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这样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这里,梁启超就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以后,他在1905年初所写的《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又七次使用“中华民族”这个名称。不过,在梁启超那里,“中华民族”所指的还仅是“汉族”之意。

此后,杨度,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奇特政治家,在1907年发表的《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对“中华民族”的一体化融合趋势和发展方向,又作了更加透彻的发挥和阐述。杨度所论及的“中华民族”,其所包含的“民族”范围似乎比此前梁启超所设定的来得更广一些。在杨度那里,融合五族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是与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即立宪后的“新中国”相对应的。应当说,杨度所使用的“中华民族”一词,已经初步具有了现代“中华民族”概念的含义。

“中华民族”这一名称被广泛使用,则是在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以后。中国实现了从“天下”观念向“国家”观念的转变,显然民族国家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奠基作用。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宣言书》中就曾这样写道:“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这年三月,黄兴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不久后即改名为“中华民族大同会”。这里的“中华民族”一词指的就是当时中国国境内的所有民族。

民国初年,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角度自觉而公开地标举再造现代“中华民族”旗帜的第一人,可能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李大钊。1917年,他分别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这两篇文章中,揭示了满、汉、藏等族趋于一体化的重要历史文化因素、血统联系和现实政治条件,呼吁社会认同五族合一的新“中华民族”,主张以此来培养民族精神、统一民族思想。至此可以确认,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已经基本形成。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意识得到了空前加强,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含义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抗日战争前期1935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就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正义之声。那雄壮、激昂的旋律宛如战斗的号角,鼓舞和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中去。

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也于此际发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强烈心声。也正是在同仇敌忾、团结御侮、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在患难与共的斗争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华民族彰显出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应当看到,近代以来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方面的任何努力,都必须以作为自觉民族实体的“中华民族”的整合和发展作为前提和基础,也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中华民族”的有机整合和整体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以这样的自觉体认为基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振兴为使命的。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相互平等的追求中,把对中华民族的自觉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代影
主题教育

860010-16040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