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国梦:昨天·今天·明天》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字号 ] [打印] [ 举报/纠错 ]

 

三、一个求索百年的叩问

“近代中国并不是近代化的中国。”

当中国因鸦片战争的爆发而被强行纳入世界历史行进的轨道中来时,这个曾经有着灿烂而辉煌历史、长期居于世界文明发展先进行列的民族,转瞬之间便坠入了“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难境地。中国,这个曾经的泱泱大国,也迅速被新的国际秩序边缘化,由此而备受新兴及老牌列强的欺凌。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遭受的苦难之深重、所付出的牺牲之巨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然而,鸦片战争在敲响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警钟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

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危机、国运衰败和人民苦难深重的严酷现实,面对行将沦亡而自我发展的道路已被西方列强无情阻隔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末路穷途,中国的出路究竟何在呢?历史第一次向中国人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中心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将自己的命运任由别人摆布,更不会在亡国灭种的危险来临之际而无动于衷。在血与泪的痛苦经历中,逐渐醒悟过来的“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并反思自己的积弊与落后的缘由。为了切实挽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命运、实现民主自由,他们上溯古典,下求诸野,或把深切的目光投注于西方,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求到救国救民的真理,找寻到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曾经的希望所在。然而,无论是“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戊戌变法”,它们不是难挽大局,就是昙花一现,最后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以无情的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旧式的农民起义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

作为在中国近代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由此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然而,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妥协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依赖性,辛亥革命最终却并没有达成它的参加者所期盼的“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这样一种美好愿景;相反,它的结果正如它的领导者所痛切指出的那样,“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因此,当浴血奋战所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被徒有形式或全然走样的政治制度所装裱,以及被军阀武夫把玩于股掌之上时,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致力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即已宣告破产。这也许可以看作二十世纪初叶的那场革命留给后继者的一笔重要精神遗产。而随后那些曾经寄希望于通过走西方式的资本主义道路来拯救中国的种种努力,最终无一例外也都失败了,由此也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总是善于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由此,马克思主义很快成为了中国先进分子观察国家命运、解放自己民族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宣告成立,不仅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同时因为有了自觉的承担主体,由此也使中国人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愿景的历史进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民族复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期盼与追求,在中国近代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里,这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魂牵梦萦、念兹在兹的目标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这就是要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在苦难深重的中国高举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带领人民英勇奋斗、浴血奋战,历经血与火、生与死的锻造和考验,才把中国引向了自由解放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作为救国图强的唯一道路,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同时,也赋予了民族复兴以崭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全面振兴。

可以这样说,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叩问,中国近代数以百计的政党、派别、团体都曾纷纷登上过历史的舞台,都曾擘划过各自的社会理想,也都曾试验过各自的救世方案。然而,只有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才真正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就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各民族、各阶层、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心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流,由此在全体中国人面前展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通衢大道。

责任编辑:代影
主题教育

860010-16040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