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历史的遗憾——毛泽东的未竟心愿》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佛教何以在中国千年不衰?”老方丈问,“中国宗教何以能和谐共处?”

毛泽东说:“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的宗教战争,一打就是几百年;几种宗教能和谐共存,对中国来说不是坏事。”

“阿弥陀佛!”老方丈望着毛泽东,加重了语气说:“只望毛施主这句话,日后不要忘记。”又说道:“毛施主日后如能到得山、陕二省,可去五台山和白云山;五台山乃我佛家圣地,白云山上有贫僧的一个小师弟在那里住持,还望毛施主善视之!”

毛泽东说:“我记住大师这句话了。”

当夜,毛泽东和萧子升二人留宿沩山。

临入睡,萧子升向毛泽东发牢骚说:“也不晓得这老和尚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非要劝我留在这里?”

“可能是他这里缺少有文化的人,想留你在这里抄写经书也未可知。”毛泽东这样分析着。

“夜长梦多……”萧子升说,“明天我们还是快走吧!”

毛泽东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22年后——1939年3月下旬的一天,从苏联回国的萧子升辗转来到延安,毛泽东在杨家岭热情接待了他的这位青年时代的老同学,并留他在一起吃了晚饭。

1941年1月29日,毛泽东在百忙之中读了萧子升写的一些街头诗,很高兴,随即给萧子升写了一封信:

诗读过了,很有意思。报纸既不登,就在街头发表好了。有暇望来谈。

这一时期,延安广泛开展了街头诗运动。诗人把自己写好的诗贴在大街的土墙上、石头上或者树干上,有人还直接写在街道两旁的墙壁上或拿到群众中去读,以接受群众的批评。萧子升是这场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后来,萧子升离开了延安。

20世纪70年代初,久居巴黎的萧子升曾几次写信给北京,吐露他一心想返回祖国的强烈愿望;但当他从友人手中收到一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馆转交给他的信函时,人已经躺在医院里,不久便去世了。

当毛泽东得知他的这位老同学在法国病故的消息时,对他的另一位老同学周世钊说:“我很后悔当初没能劝他留在沩山……”

周世钊问是怎么一回事?毛泽东便讲了当年和萧子升一起游沩山密印寺的往事,并叹息着说:“如果当初我能够劝他留在沩山,或许他就不会死在法国了……”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1日 11:14 来源: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代影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