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当代世界政党情势(2012)》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三)

英美两国“前车之鉴”对欧洲国家后来代议制民主和政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相继产生许多具有不同社会基础、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政党和社会政治组织。有些国家政党如林,在多党制的路上走得很远,形成“极化多党制”。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德国魏玛共和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意大利,因实行“极化多党制”,成为多党制不成功的典范。

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政党政治就已经相当活跃。形形色色的政治派别和组织“你方唱罢我登场”,至今仍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其中名声远播的有雅各宾派(雅各宾俱乐部)、吉伦特派(吉伦特党)、山岳派(山岳党)、斐扬派(拉法耶特派)、岔激派(疯人派)、平等派(平等会)、正统派、新山岳党、秩序党、四季社等。在这些令人无法辨识的政党和社会政治组织中,已经不乏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早期无产阶级密谋家的革命组织,如平等派、新旧四季社等。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最早的政党之一、法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法国工人党,就是在1879年诞生的。当然,此时距离法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雅各宾俱乐部成立已经整整100年。

法国大革命后政党政治实际上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政党数以万计,每次选举都有20—30个政党参与竞争。因政党太多,得票分散,任何政党都无法单独组阁,只能由几个得票相对较多的党联合执政,结果议会权力越来越大,政府能力越来越弱。1875—1940年间,法国政府更迭107次,政府平均寿命7个月。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政治体制有所调整,但政党多如牛毛情况依旧。共和国存在18年,总共更换18位总理、26届内阁,其中最短命的政府只有2天。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政党同样过多过滥。1919—1928年9年间共出现15届政府,政府平均寿命不到7个月。(参见王长江、姜跃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8-59页。)

经过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洗礼,特别是后来两次世界大战的涤荡,欧洲国家政党政治格局总体上趋于稳定。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政党,有些已退出历史舞台,被人们所遗忘,或者仅仅记录在历史文献中,如意大利的烧炭党及其后继者青年意大利党、墨索里尼的国家法西斯党。德国的进步党、中央党、德国人民党、德意志人民党、德意志民族人民党,希特勒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等,亦属此列。

有些欧洲国家的老党生命力很强,至今仍活跃在本国代议制民主的大舞台上。这样的政党有:爱尔兰的新芬党、工党;比利时的基督教社会党、弗拉芒自由进步党、社会党;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法国的激进党、社会党;荷兰的社会民主党、中间党、民族联合党;挪威的保守党、自由党、工党;瑞典的社会民主工人党、温和联合党;瑞士的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自由党。此外还有葡萄牙社会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等。这些党的历史都已超过一个世纪。弗拉芒自由进步党的历史已经长达167年!这些百年以上老党如何与时俱进,永葆青春,哪些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需要认真分析和思考。

总之,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来,除20世纪30-40年代一些国家遭受法西斯统治、60-70年代希腊发生军人政变外,以多党制为主要特征的政党政治,始终是欧洲国家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与美国不同,欧洲国家大都没有建立“两党制”,而是实行英国式的“两个半政党制”,或者是德国战后的“温和多党制”。后一种政党模式还更多一些,即在多党并存情况下,两个或几个主要政党轮流执政。有时则以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为主,联合盟党共同执政。其他小党拥有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但只能起“政治陪衬”作用。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14:47 来源:党建读物出版社 编辑:朱子艳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