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中原大地奋进曲》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几个问题

(1993年12月13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市场的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弥补和克服。所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本质就是深化改革,它将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要弄清为什么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只有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它忽视价值规律和否定市场作用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必然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综合国力的提高,从而束缚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政局发生急剧演变,原因固然很多,但从根本上看,都是与不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是改革的方向和方法严重失误分不开的。中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国民经济为什么能够从“文化大革命”期间濒临崩溃的困境中走出来?为什么能够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发展?为什么能够形成今天这样一种商品供应日益丰足和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局面?为什么能够经受住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一直保持稳定并得到不断巩固,岿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增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分不开的。全国各地的大量事实也说明,凡是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好,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这也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有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在90年代的今天,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结果。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高度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动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央向全党提出的严肃政治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伟大的历史任务,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也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最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最可靠的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一点对我们河南来说尤为重要。历史上,我省吃“左”的苦头太多了,我们一定要吸取沉痛的历史教训,既要肯定这些年取得的成就,不妄自菲薄,理直气壮地宣传河南,树立河南的良好形象,又要承认差距,破除“左”和旧的思想影响,更换脑筋,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这不仅是因为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和课题,而且即使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的东西,要想付诸实施,达到预期目的,仍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既要善于继承借鉴,更要善于开拓创新。要始终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来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树立以改革促发展、促稳定的观念。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靠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创造的财富多了,国家才能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发展需要改革,改革才能发展。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稳定,没有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什么事情也搞不成。不改革、不发展,或者发展慢了,社会矛盾就多,稳定也难以持久。

  要正确处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消极一面。市场的这种弱点和不足,必须靠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加以弥补和克服。因为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受政府调控的。现在,我们正处在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可以不要宏观调控,或者可以削弱宏观调控,将两者对立起来,那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极大误解。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本质就是深化改革,它将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必然会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钱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增强,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会不断侵蚀我们的肌体。在这种情况下,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积极倡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建设。要坚决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旗帜鲜明地扶正祛邪。对各种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活动,要坚决依法惩治。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在全社会造成浓厚的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8日 11:44 来源:人民出版社 编辑:梁秀君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