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忠诚干净担当:做最好的干部》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主动加强学习:少一点应酬,多一些学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一个政党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紧跟时代步伐,做学习的带头人

学习是执政兴国之基,是赢得发展、赢得未来的根本之道。中国共产党被称为世界上少有的具备自觉学习意识的政党。这种学习的自觉,乃是一种基础的品质。因为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先导,是求新求变的起点,是创业创造的前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面临新形势,党员干部必须紧跟时代脉搏,自觉加强学习。

视野有多宽,知识有多广,舞台就有多大。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重视和加强学习,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一股世界潮流。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根据西方流行的“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有专家考证,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在时代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掌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会落后”,党员干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工作素质能力的首要途径就是学习。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学而不怠,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弘扬优良作风、提升工作能力,不负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勇于做学习的带头人。

二、乐学勤学深学,做学习的有心人

只有学习成为起点,事业才有支点;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一文中指出,“有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愿学;有些党员干部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学;有些党员干部装点门面、走走形式,不真学;有些党员干部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不深学;有些党员干部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不善学。”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担当起领导重任。鲁迅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工作和学习的。”党员干部要在繁忙工作之余挤时间来学习,多读、多写、多想、多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水平、提高综合素养,为干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党员干部学习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人民论坛》杂志一项“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取自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样本中,尽管有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愿望强烈,却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甚至更少;五成多受访者表示每年的阅读量不足6本,只有254%的受访者表示每年能读10本以上书籍。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快餐式”阅读,看书看个皮儿,看报看个题儿,读文章、看材料也是一目十行、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些党员干部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怕学,虚以应付,敷衍了事;有的党员干部片面认为自己学历高,不用学,靠吃老本就行了;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上不求甚解,学得不深、学得不精,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这些都不是小问题,而是关系党员干部素质提高的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无论什么人、什么组织,要想成长和进步,都必须通过学习。正如自行车的平衡骑行要靠两个车轮的不停前进。人要是不学习,就如同停下来的自行车。自行车停放要靠撑子,没有撑子,单靠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要是把车骑起来,向前行进,两个轮子就可以保持平衡了。那原因就在于自行车在运动中保持了平衡。我们在科技迅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的党员干部有些不适应,感觉自己落伍了,跟不上,为什么?因为世界在动,而自己却原地不动。所以,要想跟上世界和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而且不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知行并进。

三、抓住学习关键,做学习的主人

有这么一种说法,“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重学好学,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学习中把握规律、探求真理,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睿智。” 为此,党员干部要认真解决“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问题,持续激发思学、尚学、勤学的内在动力,努力做到“三个清楚”、“三个转变”。

一是要清楚“为什么学”,使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古人云:“不学,不足以为政。”学习是前进的基础、事业的基石。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学不学都一样,不影响干工作”、“只要把工作干好了就行,学习没什么大用”等错误思想认识,切实端正学习态度,把心思劲头放在学习和工作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琢磨人变为琢磨事,从跑酒场到进学堂,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一定要有一种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做到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处不学,推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的吉林省梅河口市检察官张维忠,经常说:“就怕一觉醒来落伍了。”他就是以这种危机感、紧迫感,时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废寝忘食刻苦学习,使自己由一个对法律不通的转业干部,成长为一名曾获得“中国优秀检察官” “五好检察官”“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的优秀检察官。学习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党员干部要真正使学习由被动学习、应急学习、突击学习向主动学习、潜心学习、科学学习转变,做到主动学习、终生学习。

二是要清楚“怎么学”,使学习由“单一刻板”向“灵活生动”转变。面对悄然来临的“阅读革命”,党员干部要坚持学习方式的多维性,注重拓宽学习途径和渠道。关于如何学,笔者曾在《学习时报》发表的《怎样在“学”上下功夫》一文中写到这几学:“端正学习态度要真学、把握学习重点要精学、创新学习方式要活学、务求学习实效要深学、健全学习机制要促学”。那么,在学习的具体方式上,我们可以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充分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避免“被学习”“被教育”“被培训”,力戒浮躁、减少应酬,认真钻研、深入思考,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一要向书本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需要我们去汲取和传承。“开卷有益”,党员干部要坚持读书学习,把读书与运用相结合、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视野,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心,热情接受新事物,积极吸纳新观点。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党员干部应当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用学习的成果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学习和实践的新境界。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党员干部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注重学习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用实践来检验和提高学习的成效,做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党员干部。三要向他人学习。党员干部要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有字书需苦读,无字书要苦悟,从无字之书中深刻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学习,查找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诚心向群众学习,老老实实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友。人民是最好的老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知识少了,就要到群众中去学习;办法缺了,就要到群众中去寻找;工作难了,就要到群众中去求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基层的鲜活经验拓宽工作思路,以群众的生动实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本领。工作中,要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策,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努力把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起来,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要清楚“学什么”,使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现在不少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会用”的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知识透支”、“本领恐慌”。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广学、博学,更要精学、深学。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需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当前,尤其要加强经济、法律、金融、管理、文化等领域知识的学习,还要根据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相关方面知识储备。《党建》杂志曾刊发吉炳轩的署名文章《静下心来好读书》一文中写道,“多读哲学,辩证唯物;多读政治,头脑清醒;多读历史,心静眼明;多读法律,知规守正;多读科技,自觉主动;多读文学,修身养性”。这说的就是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的好处。同时,党员干部还要潜心学理论、学科学、学技术、学本领,力求学深学透,不能浮皮潦草、不求甚解。“涉浅滩者得鱼虾,入深海者得蛟龙。”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系统地学,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进而真正达到学以养德、学以增志、学以促干的目的。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4日 09:38 来源:新华出版社 编辑:张青津 打印